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3:00: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好资料

十二、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1、道德含义: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历史前提:劳动

2、道德的起源的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道德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主要:认识功能(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

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能)

4、道德的功能 其他:向导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5、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

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道德的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

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二、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

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刚健

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三、公民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3、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4、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5、加强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有序的社会生活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维护公共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调整、法律约束

四、 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基本特征的表现:

内容的继承性、层次的基础性、对象的广泛性、要求的简明性 五、社会公德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3.爱护公物(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六、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例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积极宣传如何遵守社会公德等等。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

七、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途径: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

不良内容。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通过网络开展有益的交往活动,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营造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培养的良好的网络环境。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八、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首要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 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九、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

或者驱逐出境。违法行为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保护原则。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的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2.明确的规范性3.调节的有效性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劳动法》、《公务员法》

四、《劳动法》: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劳动行为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公务员法》: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协商、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五、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中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六、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创业: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七、.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

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规定: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制定和认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P175要看书) 法律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制定和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定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

2.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3.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以宪法为核心,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等7个法律部门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政、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3.商法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 4.行政法、经济法(看书)P179 5.社会法:《工会法》、等

四. 社会主义法律运行P180看书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守

法 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依法办事包括:1.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 2.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司法机关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五、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通常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继承人类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新型法律文化。 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树立平等观念

3)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4)树立义务观念

八、新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生态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九、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议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十、法律思维方式

1.含义: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于取向 2.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十一、如何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 更多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