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7:46: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热点题型技巧化”系列——血糖平衡调节曲线的分析
血糖平衡调节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复习的难点。借助曲线、图解构建调节模型能够比较直观地呈现生命活动的过程,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实质,理清过程脉络。曲线型图表如下: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分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 B [答题技巧]
(1)分析曲线既要看曲线变化趋势中的关键点,又要对比各曲线间的异同;同时还要结合已有的知识。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糖尿病的患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氧化分解障碍→血糖高。
1.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解析:选C。ab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引起的,而ef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导致,A错误;bc段血糖浓度偏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de段血糖浓度偏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B
错误;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产生葡萄糖;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补充血糖,D错误。
2.(2016·山东潍坊模拟)如图是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B.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 C.2~2.5 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
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解析:选B。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的关系。
“规律方法专题化”系列——兴奋的传导方向、传导特点的判断分析与相关实验设计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
2
(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6·山西大同一模)有一种药物能阻断兴奋的传导或传递。请你根据下面反射弧的结构,完成相关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1)为了探究该药物的作用部位,请完成下面实验: ①步骤1:刺激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2:用该药物分别处理a(突触间隙)和b,重复步骤1。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药物作用于a。
(2)回答问题: ①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阻断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能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阴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________(开放/关闭)。
[分析] 在正式探究前,要先确认该反射弧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具有正常的反射功能,这是确保该实验能顺利完成的前提,因此步骤1是刺激皮肤的感受器,观察效应器是否发生反应,即肌肉是否收缩。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若该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即药物作用于a,则用该药物处理a,刺激皮肤,肌肉不收缩,用该药物处理b,刺激皮肤,肌肉收缩。
[答案] (1)①皮肤 肌肉是否收缩 ②处理a,肌肉不收缩,处理b,肌肉收缩 (2)①检验该反射弧是否具有正常的反射功能 ②开放
1.
(2016·浙江温州龙湾中学月考)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解析:选C。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兴奋由1向2传递。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需将药物放在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