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17: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概括与归纳

编制:胡平 审核:张娥 序号:2 班级 小组 姓名 复习篇目:《咬文嚼字》

复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2. 熟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以及文中出现的常见熟语的意义。

3.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参照这些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评

论。

复习重点:熟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以及文中出现的常见熟语的意义。 复习难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参照这些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评论。 复习课时:1

一、自主学习。(15分钟)

要求:1。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

内容提示:⑴内容与结构。文章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对每个实例的分析,都咀嚼出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文章的主旨在篇末端出:“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和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⑵材料与论证。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如果文中不举事例,道理就会显得抽象晦涩;而事例如果不典型,道理就不能使人信服;事例如果解说不好,道理也就讲不透彻。

文章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就在于作者所举事例充分典型,并且分析透彻。例如作者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单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到“思想感情”的意味。

⑶观点与角度。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第三力,在课文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

另外,作者对“套板反应”很是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是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当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因此,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的。同时作者的这种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更是值得我们共同借鉴的。

2.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易读错音的字、词和易写错的字、词。 二、复习效果检测。(15分钟)

1.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两到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2.请学生找出在黑板上展示的学生写错的字并改正。 3.老师订正补充。

4.请将听写写错的词语改正之后写在下面。

5.文学常识。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 《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 三、课堂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