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1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用)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课程性质:限选课程 总学时数: 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课外实践: 学时; 其他学时: 学时; 考核性质:考查课程

上机学时: 学时;

学 分: 1.5 学分;

一、课程简介

病理生理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为高等医学院校15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限选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方法,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1.本课程开展教学的组织单位:基础医学院教务科,实施单位: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织和教学方式:大班课堂讲授。

2.教学使用的主要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三、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 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合 计 教 学 内 容 疾病概论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 DIC 休克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肝性脑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一章 绪论及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理论学时 2 6 4 2 2 3 3 4 2 2 2 32 备 注

了解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疾病的经过及转归;传统死亡的观念。 熟悉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健康的概念、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断标准;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掌握 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它的任务;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患病的机体。 2.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内容:疾病概论(主要讲述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即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急性和慢性)、临床观察、流行病学研究。 4.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发病学: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5.疾病的转归:疾病过程通常的转归有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及死亡三种情况(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计划学时】本章理论讲授学时:2学时。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了解 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熟悉 体液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体液水和电解质交换,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

生理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知识;水中毒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机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掌握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掌握几种脱水、水肿和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水、钠代谢的生理学基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渗透压,水、钠平衡及调

节。

2. 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

水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水肿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水中毒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3. 钾代谢紊乱:钾的生理功能、钾平衡及调节,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

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特别是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变化以及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的变化特点,以及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防治原则。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特别是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的变化特点,防治原则。

4. 镁代谢紊乱:低镁血症的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高镁血

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自学)。 【计划学时】本章理论讲授学时:6学时。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了解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分类、原因和特点。

熟悉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包括pH、动脉血CO2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发病机制、机体代偿性

调节、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掌握 酸碱平衡的概念、酸碱物质的来源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教学内容】

1.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

1.1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的来源;酸碱平衡的概念。

1.2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呼吸的调节作用、肾脏的调节作用、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2.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3.1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基本特征、原因和机理、机体的代偿

调节以及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3.2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基本特征、原因和机理、机体的代偿调节以及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3.3分析判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

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基本类型、原因及特点。 【计划学时】本章理论讲授学时:4学时。

第四章 缺 氧

【目的要求】

了解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和氧中毒。

熟悉 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的改变。

掌握 缺氧的概念和各型缺氧的原因、发生机制及血氧、皮肤黏膜颜色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1. 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及影响因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2.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2.1低张性缺氧: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均↓,A-V氧含量差↓或正常,血氧容量正常)、皮肤颜色的改变(掌握紫绀的概念)。

2.2 血液性缺氧: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正常,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或正常,A-V氧含量差↓),皮肤颜色的改变。

2.3循环性缺氧: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均正常,A-V氧含量差↑),皮肤颜色的改变。

2.4组织性缺氧: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均正常,A-V氧含量差↓),皮肤颜色的改变。

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1呼吸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及失代偿性的改变 3.2循环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及失代偿性的改变 3.3血液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及失代偿性的改变 3.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代偿性及失代偿性的改变 3.5组织细胞的变化:代偿性及失代偿性的改变

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年龄、机体的代谢耗氧率、机体的代偿能力和个体差异。

5. 氧疗与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