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4:5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教学设计
1.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是新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刚刚学习的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位置的内容基础上学习的,它不仅强化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而且还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对现实生活很有用的知识,与此同时也是为今后的解析几何做好铺垫,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途很广泛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时要多加注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和应用时的方便性。 2.课标要求: 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也是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做前提。作为很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它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所以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抓住它的特性去学习,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应用。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正确的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会由点确定坐标、由坐标描点,准确知道各象限的点的符号特征,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三、教学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2)班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有着独有的方法去学好,很多学生对它也非常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直角坐标系内更好的去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也更好的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很好的发展。 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情景式教学 学习指导: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互助精神,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问和回答问题都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并且当堂计分考核,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本组的学生学习并未为小组的学习计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尺子、学生用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 预设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ppt展示) (一) 提出问题,创造情景 师:如何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呢? 生:在数轴上确定点的位置,因为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师:关于数轴,你了解多少呢? 生: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师:前几天,我到外面旅游,拿到了一份地图(多媒果 学生认真倾听并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举手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指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学生回忆数轴的三要素, 并体),如图所示,我该如何确定这些景点所在的位置呢?也就是说,如果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的话,我该如何确定平面内这些点的位置呢? 生: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对,非常好.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回答。 系的必要性。 且大部分学生记得。 让学生能够从笛卡尔的介绍中来认识平面直角学生多少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感兴1.内容介绍,激发情趣。 师: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引入观看有关的,前面我们布置了同学们上网查资料,对于笛卡尔,笛卡尔的大家了解多少呢? 介绍。 百度搜索:笛卡尔简介http://baike.http://www.35331.cn//view/53474.htm?fromId=4704 坐标系。 趣。 2.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师:我们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习惯上取向上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师边讲解,边用电子白板演示). 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画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征是: ① 两条数轴; ② 相互垂直; ③ 公共原点。 学生仔细观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且观察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征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更能够直观的去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在数轴的基础上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就变的很容易。 练习:四个图形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是( ) Y . 2 1 1 2 X -2 -1 0 -1 -2 (A) Y 2 1 1 2 -2 -1 0 X 通过学生 学生自己-1 亲自动手 观察并且画平面直 -2 举手回答,角坐标 系,结合(B) 错的说明练习,能 够巩固平Y 理由。 2 面直角坐 标系的要1 点,关键 点,从而-1 -2 X 2 1 0 达到熟练-1 的地步。 3.练习剖析,深入理解。 在学生智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去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 -2 (C) 2 Y 1 -2 -1 0 -1 -2 (D) 1 2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