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次作业主观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4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姓名:王建英 学号:14938970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次作业(计完成题目数)

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班级:建筑工程管理2014-51班(高专)

一、主观题(共3道小题)

(主观题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 前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

第二代机是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 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使用。

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情况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使用了。

2.简述Cache、ROM、RAM的特点。

Cache:在CPU与主存储器之间设置的一个一级或两级高速小容量存储器,其信息是随着计算机的断电自然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从存储器中读数据,而不能往里写信息,计算机断电后数据仍然存在。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可以从存储器中读数据,也可以往存储器中写信息,用于存放运行程序所需的命令、程序和数据等,计算机断电后信息自然丢失。 3.说明绝对地址、相对地址、混合地址的区别?

相对地址:A1, A2, B1, B2, ...特点:在公式中使用相对地址引用,公式复制过程中引用地址(值)随位置而变;比如C1中“=A1”复制到C2,公式将自动地变成“=A2”,如果复制到D1,公式变为“=B1”,体现出相对引用在公式复制中——横向复制变列号,纵向复制变行号。

绝对地址:$A$1, $A$2, $B$1, $B$2, ...特点:在公式中使用绝对地址引用,公式复制过程中引用地址(值)保持不变。比如C1中“=$A$1”复制到任何位置都是“=$A$1”。

混合地址:$A1, $A2, B$1, B$2, ...特点:在公式中使用混合引用,$A1、 $A2只有在纵向复制公式时行号,如C1中“=$A1”复制到C2,公式改变为 “=$A2”,而复制到D1则仍然是“=$A1”,也就是说形如$A1、 $A2的混合引用“纵变行号横不变”。而B$1、 B$2恰好相反,在公式复制中,“横变列号纵不变”。

熟悉各种引用在公式中复制的特点,会有效地提高公式编辑的精确度。 所谓混合地址引用是指:在一个单元格地址引用中,既有绝对地址引用,同时也包含有相对单元格地址引用。

区别主要在复制公式时体现,比如现在B1单元格中的公式是“=2*A1”,将这个公式复制到B2单元格时,公式会自动变成“=2*A2”,这里的A1是相对地址,跟随公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B1单元格中公式为“=2*$A$1”,复制公式到B2后,公式依然是“=2*$A$1”,这里的$A$1是绝对地址,是绝对不变的。

如果B1单元格中公式为“=2*A$1”,复制公式到C2后,公式变成“=2*B$1”,这里的B$1是混合地址,其中B(列)是相对引用,会跟着公式改变,1(行)是绝对引用,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