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7:5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测试
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
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下列图表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B.孝文帝改革 D.丝绸之路
3.东晋始于元帝,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其中“元帝”是( ) A.司马衷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4.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羯、氐、羌 C.匈奴、鲜卑、羯、蒙古、羌 D.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5.下列哪次战役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进行的?(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下面是和一位伟大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有教无类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这个人物是( ) A.孔子 B.曹操 C.诸葛亮 D.老子 7.观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8.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1 / 7
③曹操统一北方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9.下表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是( ) 统帅 兵力对比 结果 周瑜——曹操 5万——20万(号称80万)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0.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1.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2.下列人物中,哪位不是三国时期人物( )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13.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什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刘子辇的《昭君出塞图》 D.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1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____政权,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其皇帝率大军南下,企图统一南北,却在________中败于东晋 A.前秦、淝水之战 B.后秦、官渡之战 C.南燕、淝水之战 D.北燕、官渡之战
1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 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16.下图是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它们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测试
试题(含答案) A.国家统一 B.经济发展 C.民族交融 D.中外交往
17.“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③元朝设宣政院④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B.春秋晚期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C.商鞅变法主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和建立县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19.下图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和作品名称是( )
A.王羲之,《平安帖》 B.钟繇,《宣示表》 C.王羲之,《兰亭集序》 D.顾恺之,《兰亭集序》 20.在下列历史场景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东汉时,大臣用纸张书写奏折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和火炮打败曹军 C.南宋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时期人们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1.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对于祖冲之的主要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创制《夏历》 C.设计出翻车
B.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D.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2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严惩贪污受贿
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