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语文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6:39: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近三年浙江卷命题与考情分析

选文信息 人物形象 品味语言艺术 考点分布 环境描写 分析分析思路表达结构 技巧 主题思考 情感 探究 年份 卷别 篇目 作者 类属 《汴浙江京的叶文抒情2018 卷 星河》

1.浙江省的散文阅读,每次都有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题,也是一种最能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题。2018年高考,更注重对考生实际语言鉴赏能力的灵活考查,考生备考时要注意这一新动向。

2.散文阅读的探究题一般开放性较强,注重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灵活性强,例如2018年的“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等。如此看来,浙江卷散文阅读的探究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因此备考时要对考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多讨论多探究,切实提高阅读的核心素养。

3.浙江高考小说和散文在这几年是轮回交替考查的。这两种体裁在能力考查点上有相同之处,如赏析语句、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但两者毕竟不是同一种文体,各自有其文体特征,所以备考时,根据文体,既要合得来,又要分得开。要全面准备,切忌偏废,要认真落实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核心能力。

4.阅读散文,要有文本意识、问题意识、分值意识、关键词意识。

(2019·浙江嘉兴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秋日,在大山里听溪水吟唱

张秀超

玲 类 √ √ √ √ √ 早上起得晚了,简单收拾一下,出城回老家。

老家在康熙、乾隆皇帝当年打猎的塞外皇家狩猎场的大山下,那山太高,当地人叫它坝,老家在紧贴着坝的地方,人们称坝根子,村名叫桦木沟。

这个地方林茂草丰,四季都有好风光。尤其是深秋时节,浓霜染过的林海,好看得不得了——松树是绿的,老蔡树是紫的,杏树是红的,山梨树是金黄的……层林尽染,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那样唯美曼妙的壮美,海内外的摄影家这个时节总是蜂拥而来,到这里捕捉美的画面。

每年这个季节,我总要回老家待上几天。 到家,放下行囊,带上相机,赶忙上山。

10月的塞外深山里,播种过莜麦、荞麦、土豆的土地,大多都已收获了,只有一些棒子地还没有收割。那小树一样的棒子棵,有的挂着白了皮的黄棒子,有的棒子掰了,只有秧子长在地里。过了一条叫白水的小河,我贴着一块棒子地边的茅草小路往山上走。

“你站一下。”

顺着声音,我看见一个身影,拨拉着棒子秧,从地里走了出来。

这是个瘦高的身影,黑裤、黑袄,驼背,面色黑红,皱纹如犁过的土地一样细密松软。是村里的二爷,80多岁了,是村里最老的人了。

他在我们村里,是少有的看过解放前光景的老人。他小时候给大户人家放过猪,后来赶大车,还做过多年的队长,当车把式那年月,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赶着四套马车,去海边拉咸盐,好多年,一村子人吃的盐都是他拉回来的。他是村里走过远路、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时,他出了地,坐在地边的一块青石头上,指着对面的一块白石头,让我

也坐下。他掏出个白布烟口袋,装了一袋烟,他的烟口袋和烟袋杆子是拴在一起的。当他把烟袋叼在嘴上的时候,那烟口袋就如一个耍单杠的运动员,在烟袋杆子上跳荡。一口蓝烟,飘在他苍白的头顶了,他说话了:

“咱国家有个写字的,得了那个啥奖了,是偌背耳?” “是诺贝尔奖。” “那人是山东的?” “对,是山东高密的。”

“是咱老家那儿的。你知道不,咱们这一村人,都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那时候这儿开围垦荒,这地都是那时候一镐头一镐头刨出来的。”

“那人,你熟不?” “不熟,只是读过他的书。”

“他写高粱,咱这里可没有高粱,尽种莜麦、荞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从老辈子就种荞麦。”

顿了一会,他又说道:“他写高粱酒,还写那些老人们的事儿,都是听人说的吧?”

我有些吃惊:“这你也知道?”我晓得他是不识字的。 “从电视上看的。”他说。

“他写的,那不就是老人讲的故事吗?”二爷吐了一口烟问我。 “不是故事,那是小说。”我告诉他。

“那这些年,你也写这个?”二爷的眼睛看着我问。 “对,写小说。有时候也写别的。”

“他写高粱,你知道咱这里过去是啥吗?那比高粱还有气势!”

“你知道不,300多年前,这里是原始大森林,一棵松树,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身边的这条河,现在细得像一眼泉水了,那个时候,坐皮筏子打细鳞鱼。后来树就砍光了,四面八方的人,就在这开荒种地。那也有好景致,你知道吗,这里漫山遍岭是荞麦,荞麦你看过吗,那白花一开,一二十里,就像大海上翻卷的波浪……”他的手朝眼前的山梁,画了个很大的弧形。

“这里打过仗,也来过土匪,这黑土里,埋着一代代的人,哪个人都有故事。埋了就带进土里了。等知道他们事儿的人也死了,那些个事儿可就都死了。”

“那个人,他现在还在山东?” “不,他在北京。”

“那我看电视说,他老家还有房院,他指定是常在老家待着。我看你回来,把你家那老房院收拾收拾,回来住住,比在城里强。”

“你不是想听过去的故事吗?我给你说说,多了去了!晚上,到你家去吧。”说罢,老人拿起镰刀,又进棒子地了。

我的心,似风吹动着一树的叶子,哗哗地舞动着。 二爷一直看不起写字的。

而在今年的这个深秋,在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在遥远的塞外,在一个叫桦木沟的深山里,让一个80岁的收棒子的老头,我的二爷,对文学这个行当产生了兴趣。对从事这个行当的我,也有了一份迟到的看重。

这个事情,在我的心头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一位作家,荣获了一个国际的文学奖,从而让一个老人看到了文字与土地、生灵的关系。我想,这就是这个奖对作家、对文学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