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册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7:59: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记者手册(1)

记者手册(1) 转载网络

《纽约时报》的汤姆.威克在其《论新闻界》一书中写到:(记者应有:,“本能、经验、出色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对周围细节的密切注意、对事物的怀疑深究、对人性的不失戒备的尊重——人物能提供比自私的新闻提供人和官方新闻发言人所提供的远为丰富的信息和真知灼见”。威克认为,最受尊敬的记者——通常也是最佳新闻工作者——是那些最坚决地维护自身独立性,始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人。

回答是明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那种影响或改变社会、经济、政治、物质或其它关系的事件。或者说,新闻是对人与其存在环境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报道。还可以说得更特别一点,新闻事件是指那些中断或改变了现状,或显示了变化预兆的事件,而新闻就是对这种变动的报道。

新闻具有一种内在的特征,这就是新闻价值。一件事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吸引读者,决定了它是否值得见报。这些新闻价值是衡量事物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并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新闻。任河有报道价值或对现状的潜在变动都是具有下列新闻价值的事件的结果:

1.冲突(紧张、惊异)。2.发展(胜利、成功)。3.灾害(挫败、毁灭)。4.重要(对于一定的群体。5.显著(突出)。6.新奇(异常甚至怪异)。7.人情味(情感背景)。8.及时(新鲜、省新意的)。9.接近(地区性吸引力)。

重要性因素 概括起来,新闻重要性的因素有下列几项 1.现状的变动程度(强度)。 2.受事件影响的人数(广度)。 3.事件的接近程度(接近性)。 4. 事件的新近程度(及时性)。

5. 事件结果涉及的范围(影响和意义)。 6.事件中新闻价值的丰富性(多样性)。 删除多余的字 a,多余的冠词:

差: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好:俱乐部成员出席了会议。 差:他还了一部分钱。好:他还了部分钱。 b.间接动词形式

差:这些人物举行一次会议。好:这些人将开会。 差:法官做出了一个决定。好;法官决定。 c.形容词、副词、介词:

差:两辆汽车部完全报销了。好:两辆汽车都报销了。 差:一座18层高的楼。好:一座18层的楼。 差:他离开火车走下来。好:他走下火车。

差:俱乐部将在星期五开会。好:俱乐部星期五将开会。 d.连词:

差:他说的是他要走。好:他说他耍走。 f.短语:

差: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伯尔街的街角交界处。好: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

麦帕尔街交汇处。

差:讨论持续了两小时之久。好:讨论持续了两小时。 8.分句:

差:所有人——只要他们有兴趣——都能投票。好:所有人都能投票。 差:干旱——出现在去年夏季。好:去年夏季的干旱。 h.赘语:

差:过去的经验使他成熟。好:经验使他成熟。 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有力

差:那人被学生看见了。好:学生看见了那个人。

差:这次事件为许多人所目击。好:许多人目睹了这次事件。更好:十多个人目睹了这次事件。

5.在新闻报道中不要议论(不表示意见)

应该客观地撰写新闻。报道中不要提出判断或定论。诸如此类的字眼“我、我们、我的、我们的”最好不用,除非是记者正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在新闻报道中对人、地方和事情的好恶褒贬必须出自事实而非记者的观点。

不合适:他做这工作很称职。合 适:他毕业于密执安大学,有十年工作经验。

不合适:一项有趣的节目已经准备好了。合 适:节日如下。(让“有趣的”东西自己说话

不合适::证人撤了谎。合 适:原告故律师说证人撤了谎。

不合适:他跳楼自杀了。合 适: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不合适:市莱克先生和夫人的爱子,6岁的小布莱克今天去世。

合 适:6岁钠杰尼,布莱克今天去世,他是W,布莱克先生和夫人的儿子。 不合适:法官告诉我(告诉记者)此案不予受理。合 适:法官说此案不予受理。

句子和段落都应尽可能简洁,紧凑,重点突出。简短的句子比长的、累赘的句子;更好。但短句子并不等于把语言弄得很零碎。句子和段落的长短变化和措辞应尽量避免单调雷同。

累赘的段落:

在给莱孔特山的一个建筑工地空运物资的第一天中就驾直升飞机撞在神雾山国家公园的山峰上的布朗县的一家直升飞机公司总裁在“大学医院”特护小组的精心照料下今天情次良好。 比较好的写法:

一位直升飞机驾驶员今天在诺克斯威勒的“大学医院”中情况转好。他是在星期二飞机撞进神雾山国家公园的事故中负伤的。

新闻中的人名应予说明

当报道一位公众熟知的官员时,只需提一下他的头衔就足矣。如:波罗.凯塞州长,或弗朗克。吉伯森参议员。但是,倘若报道中提到的人不甚著名,记者就应设法说明其身份。

说明人身份的办法很多。最常用的有:指出其年龄、住址、职业。记者还可以指出其有名的绰号。

每一新闻报道应透露或指出其来源或根据

除非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否则每一报道中的事实总存其来源。这种来源(或依据)必须说明。这叫“出处”。

报道中说明出处的表达通常放在句尾。“说”这个词可以用“声称”、“坚持认为”、“声明”、“指出”等等来替换以避免重复。 新闻导语的写作 第二部分

“精心开头,巧妙结尾,”这是普利策奖获得者、美联社的索尔.皮特:几年前在一篇关于特写写作的文章写的话,这篇文章经常被人引用。

不久前,美联社新闻特写编辑杰克.凯彭在其杰作《词语》中写道:“写作是再思考的艺术。最初涌现在脑海里的想法很少是完美的。这种完美指的是:清晰、准确、简洁、有表现力。”

新闻写作与—般叙事散文之差别主要是在形式上,新闻写作以短调、短句、短段落以及普遍使用引语为特征。叙事散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趋向于越来越长。一位叙事散文作者可能将其主要中心点放在全文结尾处,这通常是高潮所在。记者做的恰恰相反。新闻中最重要的事最先说。下面举两例来说明。 普通叙事文体

24岁的警察朗尼恩星期六凌晨到上午8时值班巡逻。凌晨之时他在欧文公园和埃斯特街附近的一家小百货店喝了点咖啡。他把车停在店前,走进店内。他向柜台走去时,家住初期特约恃街42l号的19岁的职员托米.皮泽热克大叫道:“这些家伙要抢劫我!”这时,两个躲在店内黑处的男人转向朗尼恩并用一支0.22口径的手枪向他头部射击。子弹命中他右颊。两人逃离商店,没有拾店员的任何钱。皮泽热克叫来了警察和救护车。朗尼恩送往“郊医疗中心”: 在那里他情况较为稳定,经二小时手术后取出了子弹。五十名州、县和当地警察在商店周围五英里范围内搜查了几小时。巡警迪文和他的警犬麦克找到了那两个持枪者。他们躲在距商店二英里处的本市疗养胜地提森公园里的一个大垃圾箱内。警官吉尼斯说,29岁的格瑞姆和21岁的诺威尔都是附近斯科基人,他们被控犯有杀人未遂罪和武装抢劫罪。 新闻文体

星期六凌晨,一位警察在位于欧文公园和埃斯特街附近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店里中止一场抢劫时面部中弹。枪击发生两小时之后,警察在距商店两英里外的提森公国内的一个大垃圾箱内抓到两名嫌疑者。

警察朗厄恩,24岁,右颊中了一颗子弹,目前在“郊医疗中心”,情况稳定。医院人士说,他经受了90分钟手术,取出了22口径子弹。

两名嫌疑者是被巡警迪克和他的警犬麦文找到的。两名嫌疑者没有试图逃跑。警官吉尼斯说,29岁的格瑞姆斯和21岁的诺威尔都是附近斯科基人,他们被指控犯有杀人未遂罪和武装抢劫罪。

商店的一名发言人说,在抢劫企图中没有损失钱。

在上述两篇报道中,一些重要的区别一眼即可看出。在散文文体中,事情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在新闻文体中,事情是按其新闻价值从头到尾排列的。枪击警察和抓获两名持枪者是整个事件中最重要(新闻价值)的两件事。在叙事文体中,它们淹没在故事里;而在新闻中,它们首先被提出。在叙事文中,整个故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并达到高潮。而在新闻中,最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第一句就摆到读者面前,这第一句就是导语。

导语的中心内容就是尽可能快地告诉读者这篇报道是说什么的。一般这需要一个句子或一个短小的自然段。有些报纸试图把每个导语都写成一句话构成的一个自然段。但有时这样会使得句子过长,过于累赘。 叙事文体包含事情的所有细节。新闻常常省略细节,或将细节放在后面的段落里。这种写作方式通常被称作“倒金字塔”结构。因为“塔底”或者说是结尾、高潮被置于最顶端,即开头。这种写作方式是在南北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逻辑顺序”

在新闻报道中按事实的新闻价值大小来组织的结构顺序可称作“逻辑顺序”。这是为了与那种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按时间顺序来组织事实的“顺序”有区别。 “逻辑”顺序不是把事情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而且按其重要程度来组合。重要程度是由其对读者的吸引力决定的。而导语是陈列全部或大部分有新闻价值的材料的“橱窗”。导语或是提示全篇新闻的主要内容,或是提出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导语后面的部分应该按逻辑顺序发展以支持导语。第二重要的事实排在第二位,第三重要的排在第三位,依次类推。

如果导语概括了新闻,那么“整个新闻”又是什么构成的呢?读者关于一个新闻事仍想要知道的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已获得了关于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的信息?一场银行抢劫案中的重要事实比一次汽车相撞事故中的重要事实更少吗?每一篇新闻的导语所提供的信息与其它新闻都各不相同吗?这些问题可能令人疑惑、迷悯,但事实上,尽管各篇新闻内容不同,但导语则有着同样的固定的目的。 一、五个“W”(新闻五要素) 从观念上讲,每条消息都应该回答这些问题:谁(Who)?什么(What)2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这些问题应该尽快回答读者。曾有一段时间记者把所有回答都塞在导语里,结果常常造出—句六、七十个词的难以理解的文字。

例如,可以写这样一个导语:

24岁的警察朗尼恩在星期六凌晨约三点零五分被一把0。22口径手枪击中右脸颊之后现在在“郊区医疗中心”伤情已经稳定,他在停车想喝一杯咖啡时,偶然地打断了一次抢劫企图。29岁的劫犯,斯科基人格瑞姆和2l岁的诺威尔在一家位于欧文公园和埃斯特大街沟通宵方便商店里击中了朗尼思。 这条导语当然回答了所有问题, 谁?警察约翰。朗尼思 什么?右额被击中

何时?星期六上午三时零五分

何地?欧文公园和埃斯特大街上的通宵商店 何因?他打断了一次抢劫企图 如何?被一只22口径手枪(击伤)

但是它多达70多个词,太臃肿了,而且没有必要地冗长。如果要包括持枪人被俘和此案消息的来源,那就更长了。

读者调查表明,句子越短可读性越强。从读者兴趣考虑,已不再有必要象传统做法那样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罗列全部五个W。今天,导语根据消息内容一般尽可能地压到最短限度——不超过30—40字。 二、突出一个“W”

要使导语更精炼、更短,就必须突出相比之下最重要的那个w。但是要决定

哪个W最重要往往并非易事,因为大部分新闻都是关于人物及其活动的。然而,下面的例子将表明

可以依据哪种因素来确定重点:

以“谁”为主的导语 如果这个“谁”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人(或地方、事物),那么它就是导语的重点。名字本身就引人注意。除非其它方面更突出,“名声”总是排在前面的。例如:因为人物的职业、性别、年龄或其它出众的特征。如, 两个6岁647双胞胎星期三早晨在学校外汽车站猛跑过街时被汽车压死。 以“什么”为主的导语 如果事件比人更重要,就应突出事件本身:

法官对律师说,行星的位置并不能赦免罪过;该律师想以天文:学方面的理由为委托人辩护其无罪。

许多以“什么”为主的导语却是以“谁”为开头或包括“谁”的。例如:

一位75岁的史密斯人对警察说他星期一“偶然地拐错了弯,”几乎撞上一架正在机场着陆的双发动机飞机。

在这一例中,读者对事情发生的环境、经过的兴趣肯定比对人物大得多。 以“何地”为主的导语 有时,“何地”也会显得极有意义而压倒其它W独居魁首。乔治亚是一位报业辛迪加专栏作家,她一篇有关流亡的前纳粹盖世太保军官的专访,以“地点”作为导语的重点,效果显著。 南极冰冷、灰暗的海水拍打着波维尼尔岩石鳞构的黑色海岸,劲风日复一日地呼啸着。黑颈天鹅在天上飞翔,白色的盐床晶晶点点仿佛白银,栗色骆马成千上万地在火地岛荒凉的旷野上奔跑。这个孤岛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地方。 以“何时”为主的导语 大部分导语中都包括“何时”这一w,但它4很少成为重点。不过有时它也会变得意义。例如:

星期天上午十一点五十六分,在职业介绍局扣留了六名人质达60多个小时的失业木匠蒂姆平静地向警方投降。 “何时”还可以用来表现异常的环境:

不到九个月前还有五千六百万美元资产的银行行长约特今天被迫宣告破产。

“何时”这一要素有时也会成为导语的重点所在。曾获“美国报纸编辑协会”无时间限制新闻写作奖的《波士顿环球报》的托马斯.奥利芬特写了如下导语:

那是78年2月5日凌晨5点。位于联邦大街上的马萨诸塞州警察局总部里的电传机支支作响,一行行信息跃然纸上。 电报是由在洛根机场的国家气象局发来的。 “大雪今夜席卷本州并持续到星期一……”

奥利芬特接下去描述了那天使新英格兰陷于瘫痪的大风雷。

以“何因”为主的导语 一件事发生的原因或动机有时是最重要的。它常常被忽略。

资金短缺已经迫使各特县教育委员会无限期地推迟开学日期。 教育委员会主席卢瑟.西格潜今天说。… 另一例子:

市长凯塞说,为了平衡法律所规定的城市预算,今后30天中将裁减150名市政雇员。

以“如何”为主的导语 “如何”是一种潜在的、时时被记者忽略的要素。它有时很有效果,但是,记者也应记住,以“如何”为主的导语有时会过长。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