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建筑营造研究与保护修缮技术-华南理工大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1:3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岭南传统建筑营造研究与保护修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 单位 1.程建军(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本项目的负责人,带领研究团队完成多个课题研究,并作为多个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其论著为本项目的四项科学发现奠定了研究框架和基础。主持工程项目包括光孝寺主要殿堂的修缮工程、广州沙面原英国领事馆西副楼保养维护工程设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保护规划工程。完成本项目的四篇代表性论著《岭南古代大式殿堂建筑构架研究》、《岭南古建筑营造技术及源流研究》、《广州光孝寺建筑研究与保护工程报告》、《营造意匠》。) 2. 李哲扬(讲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第二项(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谱系研究)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期间,完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研究报告一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13篇;联合主持并完成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之修缮工程及保护规划多项,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孝寺主要殿堂的修缮工程、揭阳学宫修缮工程、揭阳关帝庙戏台修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保护规划工程等。为第六篇代表性论著《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研究》的作者。) 3. 石拓(讲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的第三项(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源流研究)做出了创造(职称、完成单性贡献。负责项目中探究岭南传统建筑建筑技术发展以及源流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位、工作单位) 本项目相关成果主要有第七篇代表性专著《中国南方干栏及其变迁》,学术论文“广州五仙观牌坊复原设计研究”,“伊东忠太的广东建筑考察”。参与本项目工程实践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村、南社村建筑修缮工程,佛山里水展旗楼设计工程等。) 主要完成人 4. 冯江(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第三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源流研究)、第四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研究)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完成论文《佛山兆祥黄公祠的地方性材料、构造及修缮举措》、《广府村落田野调查个案:横坑》等。 5. 肖旻(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第二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谱系研究)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完成论著《桥溪:华南乡土建筑研究报告》、《话语山水间:华南民居研究笔记》、《广府祠堂建筑尺度模型研究》、《广府地区古建筑残损状况与特性研究》等。 6. 谢纯(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第二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谱系研究)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完成论文佛山梁氏庭园组群的意境表达研究、刘管平与园林建筑小品、广州古城古园林系统等。) 7. 陈丹(讲师、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本人主要参与岭南传统建筑建筑技术发展以及源流、岭南传统建筑调查与研究方面的工作。调查和探索广府传统建筑柱础造型、样式发生、发展的脉络,探索其源流,归纳其设计规律和艺术与文化特色等。) 8. 孟慧(讲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第二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谱系研究)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基于符号化构成可拓建模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x2sjB5110660) 2012-01-01至2014-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9. 薛颖(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的第四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研究)做出的创造性贡献。研究近代岭南的建筑装饰,探讨地域建筑装饰的发生、发展、源流、特色以及与建筑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文化要素。对建筑装饰设计意匠、设计手法、规律及地域适应性进行研究。) 10. 毕小芳(讲师、工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在本项目工作过程中,主要承担理论研究,并参与部分项目的工程技术应用实践。参与项目期间完成博士论文研究报告一篇“粤北明清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浅析粤北厅堂建筑构架特色”、“粤北插栱型制及渊源研究”等8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亚热带国家重点实验项目多项,工程实践如珠海金台寺万佛殿设计,南海神庙保护规划等。) 11. 陈琳(讲师、工作单位:三亚学院、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主要负责项目中第二部分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谱系研究中的琼雷文化区构架源流研究,并参与部分项目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参与项目期间完成博士论文研究报告《明清琼雷地区祭祀建筑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可继堂的建筑形制与源流研究》等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琼雷地区多元信仰空间形态及演变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等多项,工程实践如惠州东坡祠复原设计,大湾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 12. 王平(无、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负责项目中探究岭南建筑技术发展以及源流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有:学术论文“韶关南华禅寺及祖殿历史沿革与价值浅析”、“佛山文会里嫁娶屋修缮技术与遗产保护策略探析”、“佛山文会里嫁娶屋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考”。参与工程实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保护规划、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唐家三庙维修工程设计、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可钰故居维修工程设计。) 13. 姜磊(讲师、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在本项目工作过程中,承担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应用实践的任务。主要负责参与的相关实践项目有:《中山市南朗镇茶东村陈氏宗祠文化旅游规划》;《广州亚运城岭南水乡民俗主题建筑设计》;《原广州水泥厂旧办公楼修缮设计》等。并在2013年-2014年期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四篇:《广州亚运村岭南水乡建筑设计》;《混凝土仿古建筑设计与施工》;《东莞清厦客家围村文化探究》;《东莞塘尾明清古村历史文化考》。) 14. 李子昂(无、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科技创新第三项“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源流研究”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期间,完成了南海神庙建筑群建筑修缮、洪秀全故居保护规划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保护规划等工程项目。完成论文《浅析东西方建筑中的节点装饰性》等。) 15. 林哲(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主要贡献:对本项目第三项科学发现(岭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源流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负责对广西地区特别是桂北地区的传统建筑技术进行调查研究,重点研究了时代、地域、大木技术等因素影响下的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 (1)项目概况 岭南传统建筑由于地域及历史文化因素而风格独特,别具一格,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以岭南区域建筑的营造技术及流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建筑形式谱系、木构架样式、构造特征、营造技术及材料工艺等不同角度,探索岭南传统建筑的营造技术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项目累计完成相关论著两百余篇,为当今的岭南传统建筑的系统深入研究与保护修缮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项目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与建筑实践相结合,完成了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修缮设计及保护规划编制。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岭南古建筑技术及其源流研究 编号:5127819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编号:2008BAJ08B02);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编号:2009ZC10)。 (2)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注重岭南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归纳出岭南四大文化区传统建筑营造特征,包括木构架特征及设计方法、比例、尺度与典型构件的构造特征。 本项目对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谱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岭南传统建筑木构架类型谱系,对岭南传统建筑构件名词术语谱系、岭南传统建筑构件演项目 化谱系都进行了梳理总结。 本项目探究了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其源流,通过对岭南现存建筑样简介 式、古代文献、考古器物等资料对比,梳理岭南早期干栏建筑和东南亚干栏式民居建筑之间的历时性关系,归纳出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类型特征及其原型。进而总结岭南建筑营造技术的\在地化\(外来建筑技术的本地化)和\涵化\(本地建筑技术的汉化)的源流与过程。 本项目还关注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研究,提炼了岭南传统建筑地域装饰艺术工艺与特色。对岭南小木作、灰塑、陶塑、嵌瓷、建筑壁画、建筑彩画技术等装饰工艺进行了探讨解析,挖掘装饰艺术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及审美经验,升华成对岭南传统建筑的创作意匠研究。 (3)研究及实践成果 本项目已相对成熟,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团队完成大量专业论著并完成了很多设计实践。本项目适用于岭南传统建筑保护修缮设计、保护规划编制及传统建筑设计。 本项目注重实践应用。在系统的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本项目研究团队在岭南地区承担了一大批重要的文物保护工程,引领了省内文物保护工程发展的方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通过大量的保护修缮及设计项目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总结出岭南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