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9:5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一、复习新闻知识谈话导入:
二、检查预习: 锐不可当( ) 区域( ) 芜湖( ) 歼灭( )
要塞( ) 溃退( ) 荻港( )锐不可当-- 业已—
三、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2、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结合词句举例说明) 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路军的作战情况。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突出了文章中心。
四、品味词语。这篇课文既然是一篇新闻,那用词就会相对的简洁明了,不能有太多的描写,可是文章用词的简洁明了并没有影响文章的生动性,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新闻是怎们简明又不失生动的进行报道的:“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已无力抵抗,“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占领……广大地区”,所指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控制江阴要塞”,指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明,事实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课外拓展:
阅读《安康日报》新闻一则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
就社区新近发生事件写一篇消息(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题:
导语: 人民解放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特点
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主体 中路军 首战告捷 略 及时 准确 真实 西路军 所向无敌 详
渡江概况 战线 战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