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9:46: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1. 教育的基本概念 广义 泛指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 狭义 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个特点: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③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教育者 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①目的性: 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②专业性: 响的人。(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是在教育活动承担学①发展性和不成熟性、②可塑性和可教性、③能动性和主体性 习的的责任、以一定方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内容 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①目的性和价值性;②发展性;③形态的多样性 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内容 三者关系:
3.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
1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神所创造 目的为体现神的意志 利托尔洛(法) 生物起源说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 沛西能(英)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心理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 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起源说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提供了现实条件。 2.教育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1)原始形态教育
特征:①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②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③教育内容简单; ④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古代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 我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国学与乡学 国 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春秋战国:孔子私学 墨子 百家争鸣 (阶级性) 欧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洲 ①斯巴达教育:几乎是军事体育训练;②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封建社会 我中国古代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 国 礼、易、春秋);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六学二馆”,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阶级性 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较强。 汉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专制主义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 等级性)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明代以后:科举考试八股文 清代以后:废科举 兴学堂 欧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洲 ①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各科都贯穿神学。 ②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3)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 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2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①教育目的的确立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制约着②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选择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④学校结构 ⑤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①教育的目的 ①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②教育的领导权 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受教育的权利 ②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影响④部分教育内容 会舆论、形成社会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③教育对着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 教育与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文化影响着①教育的价值取向 ①传递-保存 文化的功能 ②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传播-交流 :校际间或国际间文化交流与传播、 互派留学生 ③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选择-提升 ④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④创造-更新 ⑤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对文化具有选择-提升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 ②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 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育过程、教师群体及学校的各种制度。 ④在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教育对文化具有创造-更新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为社会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并通过他们去推动本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整个社会意识的发展 ②教育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文化更具生命力 ③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与异族文化的交融和优化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动力。 4. 教育与人口 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教育投入 教育可以①控制人口数量(教育费用和观念) ②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影响各级②优化人口结构(性别 城乡 职业) 教育的发展规模;人口分布状况影响教育布局 ③提高人口质量(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