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0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人的现代化是幼儿教育现代化也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从事幼儿教育实践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有一个全面的转变,不断提升自己的身心状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这既是幼儿教育现代化之先决条件和方式,也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实践,我就从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和幼儿教育现代化教师应该具备的高素质两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目前,教师的素质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存在违背教育规律、要求幼儿整齐划一的问题,体罚、嘲讽,因失职而造成儿童受伤害等时有发生,管理上也存在软、懒、散现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问题,应特别着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这里所谓素质,不仅指教师观念、技能水平的改进和增强,更是指教育者自身人格的塑造。

教育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同受教育者进行交流的一种行为。教育对人的意义要由教师来承担,同时,教师也要承担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对教师职业有了自觉意识,明确自己作为人类文明传递者和灵魂塑造者所担负的使命,并身体力行,树立起教师应有的职业形象,才可能摆脱工作中的盲目被动状态,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体;才能在育人中加强自我教育,改进自身人格。教师只有具备独立完善的人格,才可能升华主体精神,不是停留在观念上认识而行动上消极应付,而是积极实践、探索、创造,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这样才可能实施现代化幼儿教育,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不辱使命的同时,赢得社会尊重。

二、幼儿教育现代化教师应该具备的高素质

教师是儿童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是环境的预备者,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解释者和辅助者。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成长,教师应该为儿童的全方位发展服务。

第一,能从幼儿的对话和活动中生成适宜的课程,创设环境,设计教学过程。虽然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发展都越来越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但教师在课程的生成和活动的组织中仍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等待和解释的层面上,还要参与儿童的活动,与儿童互动,从儿童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生成儿童感兴趣的课程主题,积极构建与本班儿童的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和环境,并为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教具,组织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记录和评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活动,对儿童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估。

第三,会倾听和分析儿童的问题,做反思型教师。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旁观者和协助者。教师除了需要耐心地倾听儿童的对话和自言自语,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还要积极与儿童交流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反思儿童的活动过程和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分析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调整教育活动,使教学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第四,有效沟通家长、社区和幼儿园,使教育的合力达到最大化。儿童的教育是家庭、社区和幼儿园三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共同促进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关注社区环境或事件,加强幼儿对社区的了解和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并通过儿童的声音引起社区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儿童的家庭背景,从而更好地了解儿童,也使家长通过参与教育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和教学进展,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教育儿童上形成合力。

总之,作为幼儿教育实践主体,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无论在幼教实践的微观层面还是在宏观层面上,均需增强主体意识,去除浮躁的功利心态,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分析当地实际及园所具体条件、原有工作基础等,明确存在的问题与具备的优势,从自身现实出发,针对问题,确立适宜的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脚踏实地,以切实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改进教育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使教育质量和效益逐步得到提高,朝着既符合社会进步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幼儿教育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