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疾病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5:2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骨科常见疾病

疾病种类:

1.手外伤 2.断肢再植 3.肱骨髁上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尺桡骨骨折 6.股骨颈骨折 7.股骨干骨折 8.髌骨骨折 9.胫腓骨骨干骨折 10.胫骨平台骨折 11.踝部骨折 12.跟骨骨折 13.锁骨骨折 14.肩锁关节脱位 15.肩关节脱位 16.肘关节脱位 17.髋关节脱位 18.足拇外翻 19.腰椎间盘突出症 20.腰椎管狭窄症 21.皮瓣修复术 22.VSD负压吸引术 23.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

手外伤

观察要点 1.

创口的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程度,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 2.

患手血运情况:是否存在皮肤苍白、批温降低、指腹瘪陷、毛细血管回流缓慢或消失、皮肤青紫或肿胀等情况。 3. 4.

伤口疼痛情况,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全身情况 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皮肤粘膜苍白、湿冷、尿量减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即使补充血容量。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 意外致伤,顾虑手术效果,易产生焦虑心理。应给予耐心地开导,介绍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给予悉心的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和消除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 2. 3.

体位 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症状护理 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疼痛,剧烈的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还可引起情绪、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4.

病情观察 包括生命体征及患手局部情况,尤其应警惕失血性休克,正确使用止血带。 术后护理 1.

体位 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手尽快消肿,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生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2. 3.

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

局部保暖 应用烤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保持室温22-25°C,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循环。术后3-4日内持续照射。以后可于清晨、夜间气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 4.

用药护理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并可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粘稠度,利于血液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

功能锻炼 一般可于术后3-4周开始主动练习法,主动屈曲伸直各关节,减少肌腱粘连。被动活动开始的时间要以手术缝合方式、愈合是否牢骨而定。术后5周内不做与肌腱活动方向相反的被动或牵拉肌腱活动。

断肢再植

一.肢体断离的性质:

切割性,辗轧性,挤压性,撕裂性,爆炸性高温滚筒引起的断离

二.手术指征

1. 病人全身情况许可,能接受再植手术。 2. 离断肢体要完整,血管床无严重破坏。

3. 再植的时限于常温下(20℃)肢体缺血不超过6~7小时者,基本上可以恢

复,超过10~20小时,大多数演变为不可逆的变性。 4. 再植的断肢要能恢复一定的功能。

三.断肢保存:

断离下来的肢体其断面用消毒敷料覆盖包扎,以减少感染。设法及时以干燥冷藏方法予以保存,先将断肢装入塑料袋,袋口扎紧后放入不透水的容器,如搪瓷杯,上盖后放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中

四.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断肢病人的病房应严格消毒隔离,并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22±2℃)、湿度与适当的通风。为了保持局部温度可用60-100W烤灯照射,灯距为30-50CM,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距离以免引起灼伤,湿度60%-70%

2体位

术后需绝对卧床7-10天,因体位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的改变,而吻合的血管对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感,极易发生痉挛,患肢应垫软枕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局部应制动,保持功能位

3再植指血运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发现血液循环障碍, 要及时解决。术后24-72小时内,是吻合血管出现循环危象的高发期,因此应每1-2小时观察一次,其中需要严密观察再植肢体血液循环的指标有:皮肤的颜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返流、指端侧方切开出血等情况,以上指标应综合分析并进行正确的判断。其中颜色和温度是反映皮下血运的可靠指针

4饮食指导

创伤及手术后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促进伤口的愈合,鼓励多吃鸡、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另外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禁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

5功能锻炼

1.

术后第5天起,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患手腕关节、健指的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每日3h。 2.

术后第14天,患指在健指的配合下做提拿或挟持沙袋的练习,沙袋重量为50~100g,继续主动运动患手各个正常关节,每日3h。

肱骨髁上骨折

观察要点:

由于肱动脉受压或损伤,或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密切观察5P症状:1)剧烈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转为无痛;2)患肢苍白或发绀;3)肌肉麻痹: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呈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拉手指时疼痛加剧;4)感觉异常:患肢出现套装感觉减退或消失;5)无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

1.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及时解决他们的痛苦与需要。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3. 体位 患肢采用石膏托于肘关节屈曲位固定,于患肢下垫枕,使其

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

4.症状护理 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5.并发症 警惕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6.功能锻炼:

1)早中期:复位或固定当日开始握拳、伸指练习。第2日增加腕关节屈伸练

习。患肢三角巾或前臂吊带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晚期:外固定去除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练习,包括肘关节屈、伸、

前臂旋前和旋后。恢复肘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着重增加伸展活动度。

术后护理

1.维持有效固定:

1)经常观察患者,查看固定位置是否变动,有无局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功能位;如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影响桡动脉搏动时,应予调整后再固定。 2)固定时间为3-4周。

2.功能锻炼 参见非手术治疗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