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物化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3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2) 掌握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等概念的理解; 4) 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5) 根据可逆热力学体系的要求设计可逆电池,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动势值,计算电池

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S、△H。

二、实验原理

1.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

原电池电动势不能能用伏特计直接测量,因为电池与伏特计连接后有电流通过,就会在电极上发生生极化,结果使电极偏离平衡状态。另外,电池本身有内阻,所以伏特计测得的只是不可逆电池的端电压。而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只能在无电流通过电池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采用对消法。对消法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源,这样待测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源的大小即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2.电池电动势测定原理:

Hg | Hg2Cl2(s) | KCl( 饱和 ) | | AgNO3 (0.02 mol/L) | Ag 根据电极电位的能斯特公式,正极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其中?Ag?0.799?0.00097(t?25);而?Ag/Ag???Ag/Ag??/Ag??RT1 lnFaAg?负极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因其氯离子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定值,故其电极电位只与温度有关,其关系式: φ饱和甘汞 = 0.2415 - 0.00065(t – 25)

而电池电动势 E理论??Ag/Ag?—?饱和甘汞;可以算出该电池电动势的理论值。与测定值

比较即可。

3.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G、△H和△S:

如果原电池内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且电池在可逆条件下工作,则此电池反应在定温定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压下的吉布斯函数变化△G和电池的电动势E有以下关系式: △rGm =-nFE

从热力学可知:

△H=-nFE+△S

4.注意事项:

①盐桥的制备不使用:重复测量中须注意盐桥的两端不能对调; ②电极不要接反;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1.实验仪器

SDC数字电位差计、饱和甘汞电极、光亮铂电极、银电极、250mL烧杯、20mL烧杯、U形管 2.实验试剂

0.02mol/L的硝酸银溶液、饱和氯化钾溶液、硝酸钾、琼脂

四、实验步骤

1.制备盐桥

3%琼脂-饱和硝酸钾盐桥的制备方法: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和3g琼脂,盖上表面皿,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至近沸,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后,趁热用滴管将它灌入干净的U形管中,两端要装满,中间不能有气泡,静置待琼脂凝固后便可使用。制备好的盐桥丌使用时应浸入饱和硝酸钾溶液中,防止盐桥干涸。 2.组合电池

将饱和甘汞电极插入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广口瓶中。将一个20mL小烧杯洗净后,用数毫升0.02mol/L的硝酸银溶液连同银电极一起淌洗,然后装此溶液至烧杯的2/3处,插入银电极,用硝酸钾盐桥不饱和甘汞电极连接构成电池。 3.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①根据Nernst公式计算实验温度下电池(I)的电动势理论值。

②正确接好测量电池(I)的线路。电池与电位差计连接时应注意极性。盐桥的两支管应标号,让标负号的一端始终不含氯离子的溶液接触。仪器要注意摆布合理并便于操作。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③用SDC数字电位差计测量电池(I)的电动势。每隔2min测一次,共测三次。

④接通恒温槽电源进行恒温,使其分别达到25.2℃、35.2℃,温度波动范围要求控制在正负0.2℃之内。把被测电池放入恒温槽中恒温15min,同时将原电池引出线连接到SDC型数字式电位差计的待测接线柱上(注意正负极的连接),测定其电动势,每5分钟测1次,直至电位差计读书稳定为止。

⑤测量完毕后,倒去两个小烧0.55杯的溶液,洗净烧杯的溶液。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电动势的测定

??Ag?0.799?0.00097(t?25); /Ag???Ag/Ag??Ag?/Ag??RT1; lnFaAg?φ饱和甘汞 = 0.2415 - 0.00065(t – 25);

通过以上三式可求得电池电动势 E理论??Ag/Ag?—?饱和甘汞的理论值。

气压:101.6KPa

测定温度/℃

测定次数 25.0 35.0

测定值/V

第一次 第二次 0.45740 0.45740 0.45099 0.45100

第三次 0.45740 0.45100

测定平均值/V 理论计算值/V 相对误差 0.45740 0.45099

0.45701 0.45044

0.08% 0.12%

2、热力学函数的测定—--测定△G、△S和△H。 作E-T图(见下图),求得斜率

为-6.4×10

∧-4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E-T图的直线方程为:Y =0.64812-6.4×10所以当T=298K时,

△rGm=-nFE=-1×96500×0.45740 = -44139.1 J/mol = -44.14 kJ/mol

∧-4

X ,故=--6.4×10

∧-4

因为 所以△S=1×96500×(-6.4×10

∧-4

) =-61.6 J/(mol·K)

因为△H=△rGm +T△S, 所以△H= -44139.1-61.6×298=-62.5kJ/mol

热力学函数 次序 1 2

3、将实验所得的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t/℃ T/K 25.0 298 35.0 308

E/V

0.45740 -6.4×100.45100

∧-4△H(KJ/mol)

-44139.1 -43521.5

-61.6

-62.5 -62.5

?电池总反应Hg(l)?Cl(饱和)?Ag(aq)??1Hg2Cl2(s)?Ag(s) 2查参考文献得Ag+(aq)、Cl-(aq)、AgCl(c) 在298K时各自的的标准生成焓变ΔfHom、标准生成自由能变ΔfGom及标准熵Som,由此计算出电池反应的ΔfHom、ΔfGom、ΔfSom如下所示.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Ag(aq)、Cl-(aq)、AgCl(c) 的ΔfHom、ΔfGom、ΔfSom

Hg(l) Ag(aq) Cl(aq) Hg2Cl2(s) Ag(s) 电池反应

—+

ΔfHom(298K)/kJ/mol ΔfGom(298K)/kJ/mol

0 105.90 -167.44 -265.22 0 -71.07

0 77.11 -131.17 -210.745

0 -51.31

Som298K/J/(mol·K)

75.023 73.93 55.20 192.5 42.55 -69.35

而热力学函数(298K)的理论值:

ΔrGom=-44.1 kJ/mol ;ΔrSom= -61.6 J/(mol·K) ;ΔrHom= -62.5 kJ/mol 则对比文献值可得:

ΔrGom 相对误差:(-44.1-(-51.31))/-51.31 = -14.1 % ΔrSom 相对误差:(-61.6-(-69.35))/-69.35 =-11.1 % ΔrHom 相对误差:(-62.5 -(-71.07))/-71.07=-12.1%

六、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本次实验误差较大,经讨论认为引起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对消法测电动势时,要求电流为0,达到可逆电池的要求,但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时电路中总有微小电流通过,而产生极化现象。但当外加电压大于电动势时,原电池相当于电解池,使反应电势增加;相反,当外电压小于电动势时,原电池放电极化,使反应电势降低,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而且有少量电流也会使内阻分走部分电压,导致测量电压并不等于电动势而等于外电路电压。

2)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进行了两组不同温度的数据测量,使用的热力学计算方法均为粗略计算,作E-T图也只是2个数据点,因数据处理方法粗略,所以计算结果相对误差也较大。因此应该进行更多组在不同温度下的测定,绘出δE/δT的关系图,拟合线性,求出斜率,这样误差才小。

3)本实验测定的并不是可逆电池,但在溶液间插入了盐桥,近似地当作可逆电池来处理。通常,常用的盐桥是氯化钾盐桥,离子相对迁移速率较为一致。但对于硝酸银溶液,不能使用氯化钾盐桥,而是采用了硝酸钾盐桥。虽然硝酸钾盐桥的正负离子迁移数较接近,但是它们与通电极无共同离子,因而在使用时会改变参考电极的浓度和引入外来离子,从而可能改变参考电极电位,造成实验误差。

4)这次实验中有很多的近似处理,比如液接电势、接触电势和扩散电势的忽略,电池近似处理为可逆电池等等。因而,实验结果与实际值有一定的偏差。

5)调节电桥平衡的操作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否则电极上较长时间的有电流通过,会发生电池反应使得溶液浓度下降、电极表面极化,这样可逆电极变成不可逆的,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而实验中所用仪器不稳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大致调节到平衡,即使是同一个电动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