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0:46: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传播学教程 超浓缩版笔记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1、信息共享活动;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授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信息社会特点:1、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的主体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依靠信用;4、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高度信息化特点: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媒介融合。
符号: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和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信号:自然因果性;一对一关系。
符号 象征符:人工符号;具体&抽象;传统、学习、继承;自由创造、关系随意。
非符号语言:伴声符、体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 符号的功能:表述理解;传达;思考。
符号意义分类:明示&暗示;内涵&外延:指示&区别.。 符号意义暧昧性:本身意义模糊;多义性。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景意义。
象征行为特点: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智慧性;人类独有。
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几种传播过程模式: 直线模式——
拉斯韦尔5W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 香农-韦弗 数学模式 (引入噪音)(电子通信过程)
【缺点:1、固化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2、缺少反馈环节】 循环互动模式——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互动性,但传授双方完全平等&只适合人际传播不适合大众传播)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传播双方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揭示了一定程度上的连接性与交织性) 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补充反馈要素环节渠道,拓宽噪音概念,适用范围比较广)
传播过程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社会传播系统结构—— 系统模式:
-可编辑修改-
1
。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本质特点:多重结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更大的社会系统中进行)
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各种制约因素的“场”) 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田中义久(“交往”,能量交往、符号交往、物质交往)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
人内传播:
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
特点:1、过程非独立;2、社会性、实践性;3、积极能动的反应;4、其他一切传播的基础。 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1、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 2、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 3、内省式思考
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基模: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
特点:与生俱来,可以发展改造;知识分类体系,树状层化结构;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功能:遇到新信息时反应、预测、决策的控制功能。
人际传播:
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动机: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特点:1、渠道多方法灵活2、意义更为丰富、复杂3、双向性强、互动频度高4、非制度化传播、相对自由平等。
群体传播:
群体的特点: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满足个人需求、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
群体的基础条件: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2协作意愿、3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规范的功能:促进群体目标达成、保证整体合作、维持自我同一性、安全的决策依据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传播机制活跃。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1、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流言: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可编辑修改-
2
。
特点:1)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2)渠道口头传播3)特殊事件敏感话题4)没有确切证据 集合行为中信息流特异点:1、流言信息快速增值 2、信息变形奇异回流 3、伴随大量谣言
组织传播:
组织的结构特点: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组织传播:以组织为单位的信息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通过信息的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保障目标的实现合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具体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达成共识 组织内传播:
正式渠道:上行传播、下行传播、横向传播
非正式渠道: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特点:信息广泛、双向平等、本意交流和情感交流成分多)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及互联网 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大众传播: 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传播者是专业化媒介组织; 2、传播使用先进传播技术&产业化手段;3、对象是一般大众,即受众;4、信息产品属性&文化属性;5、制度化传播;6、单向性很强。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社会遗产传承 赖特“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社会、经济、政治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21世纪电视媒介的革命:1数字压缩技术,多频道化2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多彩信息质量更高3电脑和网络技术双向性和互动性4卫星传输技术
互联网传播特点:1传播速度实时性;2信息内容海量性;3信息形态多媒体性;4信息检索便利性;5传播过程交互性;6传播范围全球性
互联网与大众传播的新革命:实时性、海量性、多媒体性、交互性、便利性、全球性 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操作技艺的总称。
三种技术道德观:技术“善”论,技术“恶”论,技术“中性”论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与社会互动论
-可编辑修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