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0:4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业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生姓名:钱

学期论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学院名称:职业教育学院

学 号 :01M04041502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们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感知运动;职业教育;

一、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被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过程。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是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致的观察并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反应(属于质的研究)。而他这种研究方式,被很多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他的思想和理论向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并带来教育革命,对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皮亚杰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皮亚杰认为每一个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顺应是指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儿童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

平衡。反之,儿童就对新的认识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的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儿童心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还把儿童认识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 岁)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是连续发生、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的水平上把前一阶段进行改组, 并以不断增长的程度超越前一阶段。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虽然各阶段因各人的智力和环境的不同而可能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顺序是不变的, 而且人人都要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是活动。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早期尤其明显。不仅如此, 智力的发展也随着动作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以进行。活动是儿童学习的真正基础,也是教学的真正起点,活动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以上儿童发展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差异,而存在本质的差异。后一个阶段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个阶段之间相互契合,并且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所取代。各个阶段不是直接衔接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学的关系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于教学上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适应认知是基础,教学促进认知发展是目的。皮亚杰的理论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他对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教学要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提出了个体的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认为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需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育要适合这种认知结构,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