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03: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综化学试题

1.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 《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 《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 《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8g由乙烯与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 B. 4.6g乙醇完全氧化生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A

C. 25℃,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 标准状况下,2.24LC1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氯的微粒总数为0.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摩尔质量不同,无法计算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28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B.1mol乙醇转化为1mol乙醛转移电子2mol,4.6g乙醇物质的量为0.1mol,气体中所含碳碳双键的数目,故A错误;

+-13

完全氧化变成乙醛,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B正确;C.pH=13的 Ba(OH)2溶液,c(H)=10mol/L,依据--1

c(H+)c(OH-)=Kw,c(OH-)=10-1mol/L,25℃、pH=13的1.0L Ba1L=0.1mol,(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10mol/L×

含有的OH数目为0.1NA,故C错误;D.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所得溶液中的含氯微粒有Cl2、Cl、ClO和HClO,故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2N(Cl2)+N(Cl)+N(ClO-)+N(HClO)=0.2NA,故含氯的微粒总数小于0.2NA,故D错误;故答案为B。

---

-

3.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系物 B. 二氯代物有3种

D. 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

C. 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的分子式为C4H4O,共有2种等效氢,再结合碳碳双键的平面结构特征和烃的燃烧规律分析即可。

【详解】A.属于酚,而不含有苯环和酚羟基,具有二烯烃的性质,两者不可能是同系物,故A

错误;B.共有2种等效氢,一氯代物是二种,二氯代物是4种,故B错误;C.中含有两个碳碳双

键,碳碳双键最多可提供6个原子共平面,则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D.的分

子式为C4H4O,1mol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4+为C。

41?)=4.5mol,故D错误;故答案424.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其中X、Y处于同一周期,Y的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X的单质,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Z>Y>X C.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主族元素X、Y、Z 、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只有X、Y处于同一周期,Y的单质与水反应可生成X的单质,X的原子序数大于W元素,则Y为F元素,X为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W位于第三周期,X、Y、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设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则6+7+n=3m,只有n=2时、m=5符合,Z、W不位于同周期,即Z为P、W为Ca,以此来解答。 【详解】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O、Y为F、Z为P、W为Ca,

B. WX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为气态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的半径:P3-2-->O>F,即Z>X>Y,故A错误;B.WX2为CaO2,含有O-O非极性键,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

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F>H2O,即Y>X,故C错误;D.Z的单质为P4或红磷,常温常压下均为固态,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位、构、性”的关系,其主要应用有: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性质,可以反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③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从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的位置;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元素的性质。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等体积等浓度盐酸中分别加入ZnS和CuS,A ZnS溶解而CuS不溶解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B 溶液变为红色 结 论 Ksp(CuS)<Ksp(ZnS)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C 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常温下,测得0.1 mol·L NaA溶液的pH小于D -10.1 mol·L Na2B溶液的pH A. A 【答案】A 【解析】

的样品已变质 NH4HCO3显碱性 -1酸性:HA>H2B B. B C. C D. D

【详解】A.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大,其溶度积越大。因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ZnS可以溶解而CuS不溶,则相同温度下:Ksp(CuS)<Ksp(ZnS),故A正确;B.Fe(NO3)2

2+-3+

溶于稀硫酸后,Fe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为Fe,此时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无法证明Fe(NO3)2

是否变质,故B错误;C.在加热条件下NH4HCO3固体分解生成NH3,NH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于固体本身没有与试纸接触,故本实验不能证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D.强碱弱酸盐的pH越大,对应酸的

--酸性越弱,Na2B溶液对应的酸为HB,则由现象可知酸性:HA>HB,但是本实验不能证明HA的酸性比H2B强,

故D错误;故答案为A。

6.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实现碳氮联合转化。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为厌氧微生物电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 B. 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

C. 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体积之比为3:2 D. 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3+2O2==NO3-+2H++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可知:N极NO3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则N极正极。M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M极为原电池负极,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M极为负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由M极移向N极,

--故B正确;C.生成1molCO2转移4mole,生成1molN2转移10mol e,根据电子守恒,M、N两极生成的CO2和

-

+-

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4mol=5:2,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5:2,故C错误;D.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

--+

转化为NO3,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3+2O2==NO3+2H+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C。

7.常温下,将盐酸滴加到Na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OH[pOH=—lgc(O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