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金融-F卷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59: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金融学院期末《货币银行学》考试

试卷(F)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B 4、D 5、D 6、A 7、C 8、A 9、C 10、D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ACD 2、AC 3、ABD 4、AC 5、BCDE 6、ABD 7、ACDE 8、ABE 9、ACE 10、BDE

三、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错误。因为富有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财富构成和收入来源不同。

2、错误。因为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着时滞问题,不如财政政策作用的直接性。 3、正确。运用信贷资金的需要而创造信贷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的基本功能。 4、错误。证券交易所有公司制和会员制两种组织形式。 5、错误。还必须考虑商品进出口的供给与需求弹性问题。

6、错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单一目标制,即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7、值得讨论。

8、错误。我国的城市合作银行属于股份制性质的商业银行。

9、正确。因为就总体而言,贷款总量=存款总量+流通中现金量。 10、错误。信托的基本职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注:判断错误不给分;判断正确给1分,说明理由给1分。

四、计算题(每小题7分共144分): 1、设待出售的价格为X,则有:

∴ X=2000÷(1+30.60%)=1531.39(元)/张

或:三张共售1814.88×3=4594.17(元)

2、? 存一年期、连续存三年的到期本利和: 8000×(1+9.15%)3=10403.06(元) ? 一次存三年期的到期本利和: 8000×(1+10.20%×3)=10448(元) ∴ 一次存三年期合算。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

1、答:?股利收入不同。优先股的股息率事先固定,普通股则视盈利情况分红; ?普通股有管理权,优先股无管理权;

?在公司合并、解散或倒闭时,优先股优先分配公司剩余财产,普通股 无此权利。

2、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程度,而人们对流 动性的偏好、即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主要有三项:交易动机、预防动 机和投机动机; ?L=L1( Y )+L2( r )

?其中,L1为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1?( Y )>0; L2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r的减函数,即L2?( r )<0。 3、答: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此时,商业银行会尽量压缩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同时会提高其贷款利率和贴现率,而企业也会因借款成本增加而减少向银行的借款,从而使整个社会的银根收缩;反之亦然。 4、答:?规定货币金属; ?规定货币单位;

?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収行及流通程序; ?规定金属准备金制度。

六、论述题(本题满分18分)

“双紧”模式是指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同时实施紧缩政策:财政部门压缩财政支出的同时,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其目的在于控制社会总需求。

“双紧”模式一般适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单一目标、即单纯为追求物价稳定的目标。从政策效果看,由于财政压缩开支,银行又减少了信贷供给,使得社会经济过程中的货币数量(银根)明显抽紧,社会需求萎缩。因此,“双紧”政策能够迅速、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其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往往要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

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看,为迅速抑制信贷失控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曾在1985年、1988-1990年两度实施过严厉的”实践“政策,对控制物价上涨势头、迅速恢复经济稳定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同时又引収了工业生产滑坡、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因此,对于1993年以后収生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逐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避免了过大的经济振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