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松鼠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3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松鼠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1)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诵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形象生动的说明,准确运用词语.

【学法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描写松鼠的,特别让学生学会如何形象、生动的说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一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驯( )良 矫( )健 帽缨( ) 榛( )子 乖( ) 榉( )实 橡栗( ) 蛰( )伏 苔藓( )

2.解释:

驯良: 乖巧: 矫健: 蛰伏: 3.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国著名学者 .其主要作品有 、 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松鼠 、 和 等特点. 一、导入 二、读一读

① 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② 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设计意图:进入文本,引导学生寻找本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么你该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呢?

1 / 5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以松鼠的口吻介绍自己,不仅训练学生学习说明文要把握说明对象的说明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②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表现松鼠的特点呢?除了这些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练一练 阅读语段并讨论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 )轻快,非常( )捷,非常( )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A(总 老)是( )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 )凉.它们B(常常

通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 )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2.A、B两处应选填:A B

3.松鼠的特点是 、 、 ,第二段抓住 特征来写. 4.“漂亮”、“驯良”、“乖巧” 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课文第三段讲到“松鼠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禽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棒子、榉实和橡栗”同样是讲吃东西,为什么不把它放到第2段里一起说? 6.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文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找出来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读一读

1、谈谈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2、动作、行为上,搭窝特点上谈谈松鼠给你的感受.

2 / 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感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形象而生动地写出小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松鼠的乖巧写得生动、具体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想一想

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是怎样说明松鼠“讨人喜欢”的“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的.

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比较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各自不同的作用. 四、小结 五、练一练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