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下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5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白下区 2011年九年级模拟检测(一)

语 文 2011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 3.请将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将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右下角的座位号内。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2)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4) ▲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念此私自愧, ▲ 。(白居易《观刈麦》)

(6)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7) 一鼓作气,再而衰, ▲ 。(《左传·曹刿论战》)

(8))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 ,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馈赠( ▲ ) (2)恪尽职守( ▲ ) (3)和xù( ▲ ) (4)根深dì固( ▲ ) 3.下列关于名著《水浒传》与《西游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绰号,就是根据某人的特征给他另取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或开玩笑的意味。如“及时雨”宋江、“鼓上蚤”戴宗、“天蓬元帅”猪八戒等。 B.李逵“大闹东京城”、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情节都体现了反压迫、反强权、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宣扬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C.“三”在文言中通常用来表示多次,并非实指。但在“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故事中,“三”就是实指“三次”。

D.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两部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封建糟粕,如“智取生辰纲”、“车迟国斗法”等内容就表现出滥杀无辜的倾向。

2011年清明节,南京市继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网祭革命先烈】

4.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英雄的壮举化作不朽的丰碑。请你参加“网上祭先烈”活动,为先烈献上一束花,仿照示例写上留言。(2分)

备选鲜花 对应花语 菊花 高洁 葵花 忠诚 梅花 坚韧 杜鹃 热情 示例:我为你,献上一束菊花。感谢你,高洁如明月,照亮了茫茫夜空。

▲ 【享受春光沐浴】

第 1 页 共 9 页

5.踏青归来,同学们写下内心的感受。下列各项没有语病、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阳春三月,杨柳依依,百花竞艳,一片绿意葱茏,正是踏青的好去处。

B.粉白的樱花,娇艳的海棠,雅致的二月兰等……玄武湖公园内,近百种的花卉全部盛放。 C.“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人杜甫就曾在诗中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踏青的情景。 D.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民间为纪念一代名士介子推而设,是中国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

【品评清明标识】

6.又到清明雨纷纷。今年,人们对清明节的讨论多了一个关注的内容——清明标识征集。以下是两幅获奖作品。

图一 图二

(1)图一以素雅的绿色作为标识的主色,用一条柳枝将“清”“明”二字做了结构的勾连,从而

巧妙地暗示了清明节的内涵: ▲ 。(1分) (2)以图二为例,说说它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中国风”。(2分)

小贴士:中国风是指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民族元素为表现形式,有着自身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7—13题。(15分) 【古诗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7.关于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 ▲ ▲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8.“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情境。请对诗句表现的情境加以描述。(2

分)

第 2 页 共 9 页

▲ 【古文阅读】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

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枝干

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⑤不深山之适⑥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桐城派文选·南山集》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

: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如“关关雎鸠”中“关关”。③掬:

捧。④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⑤奚:为什么。⑥适:到。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二鸟巢于枝干之间( ▲ ) (2)人手能及之( ▲ )

(3)小不能盈掬( ▲ ) (4)见辱于小僮以死( ▲ )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其旁有桂一株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即而视之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D.见巢坠于地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巢 大 如 盏 精 密 完 固 细 草 盘 结 而 成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大鸣,手下,鸣乃已。

▲ 13.文中二鸟最终“见辱于小僮以死”,是因为“ ▲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诵读叫醒太阳

第 3 页 共 9 页

▲ ▲ ▲ ▲

”;结尾的反问句提醒世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