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分类账(ML)理论介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4:50: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1.物料分类账简介

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的核算必须采用历史成本法,即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例如标准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应当在月末结算成本差异,或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为满足中国的会计准则,在传统的手工帐时代,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企业,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物料实际成本,即在物料发生业务时,产生的凭证只有数量,不包含金额,当月末计算物料的实际成本后,再补齐整月凭证;这些做法只是机械的迎合会计准则的需要。

管理学任务,对企业财务的控制应当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而单一的事后核算对企业现代化发展,毫无帮助。所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计价,为绝大多数咨询公司所推荐。

在SAP系统中,如果物料的计价方式为标准价格,并且系统没用启用物料分类账功能,当业务发生的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差异,并将这笔差异计算入表外科目,这些差异通常会在月结时,手工分摊至销售成本和库存子项目中。但这种做法并不能够使企业了解每种物料的实际成本,因为分摊差异并没有对应到具体的物料。

2.物料分类账术语中英对照及概念

实际成本 Actual Cost 物料分类账 Material Ledger 评估类型 Valuation Type

移动平均价 Moving Average Price 标准价格 Standard Price

单级价格确定 Single-level Price determination 多级价格确定 Multilevel Price determination

.

.

3.物料评估的两种方法

3.1移动平均价V 随每一次物料移动而改变 建议只用于原材料及外购物料 发票检验小于当前库存数量时

差异可以被所有库存吸收

(1)初始库存:2.00元*100件=200元,V=2.00 (2)收货:(2.0*100+3.0*100)=500,V=500/200=2.50

借:库存

贷:GR/IR

(3)发票检验:(2.00*100+4.00*100)=600,V=600/200=3.00 借:库存100+GR/IR300 贷:应付账款

(4)出库:600-3.00*150=150元

.

.

发票检验大于当前库存量时

差异不能完全被库存吸收

数量差异部分进入价格差异科目

(1)初始库存:2.00元*100件=200元,V=2.00 (2)收货:(2.0*100+3.0*100)=500,V=500/200=2.50

借:库存300

贷:GR/IR300

(3)出库: 500-2.50*150=125,V=125/50=3.00,V=2.5

(4)发票检验: 借:GR/IR300+差异50+库存50(因为总差异是400-300,按照数量分摊

是各50)

贷:应付账款400

特点

+每次收货时更新库存价值 +价格影响实时反映到库存

+价格差异只在例外情况下发生(比如运费,税额微差,关税)

-价格影响不能被调整到完成品中

-只建议外购材料和原材料使用(收货时,实际价格已知的情况) -如果错误的输入顺序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如果发票延迟可能会导致危险的错误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