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19:5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教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16分)

1. (4分) (2019八下·台州期末) 补全成语。

纷至________来 ________流不息 目________神迷 怒不可________ 接________而至 ________耳欲聋 漫不________心 名________其实 2. (8分) (2017七上·广西期中) 补写句子

(1) 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红的像火,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3) 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 (5) 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

(6) 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陪伴过游子,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

3. (4分) (2019八下·长兴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欲穷其林________ ②如有所语________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9八上·兴宁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松毛虫

第 1 页 共 8 页

①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接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別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②后来的一个晚上还是很冷。这些松毛虫又都挤成了一堆,有许多毛虫被挤到丝织轨道的两边,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轨道外面,就着轨道外的一个领袖走,这个领袖正在往花盆里面爬。这队离轨道的冒险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余的毛虫并没有注意它们,仍然在兜圈子。

③到达花盆里的毛虫发现那里并没有食物,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依照丝线指示的原路回到了队伍里,冒险失败了。如果当初这择的冒险道路是朝着花盆外面而不是里面的活,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④一天又过去了,这以后又过了一天。第六天是很暖和的。我发现有几个勇敢的领袖,它们热得实在受不住了,于是用后脚站在花盆最外的边沿上,做着要向空中跳出去的姿势。最后,其中的一只决定冒一次险,它从花盆沿上溜下来,可是还没到一半,它的勇气便消失了,又回到花盆上,和同胞们共甘苦。这时盆沿上的毛虫队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而是在某处断开了。也正是国为有了一个唯一的领袖,オ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两天以后,也就是这个实验的第八天,由于新道路的开辟,它们已开始从盆沿上往下爬,到日落的时候,最后一只松毛虫也回到了盆脚下的巢里。

⑤我计算了一下,它们一共走了四十八个小时。绕着圆圈走过的路程在四分之一公里以上。只有在晚上寒冷的时候,队伍才没有了秩序,使它们离开轨道,几乎安全到达家里。可怜无知的松毛虫啊!有人总喜欢说动物是有理解力的,可是在它们身上,我实在看不出这个优点。不过,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家,而没有活活饿死在花盆沿上,说明它们还是有点头脑的。

(1) 作者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2) 请从原著中再举出松毛虫的其他两个习性。 (3) 选文中作者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5. (25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陶醉壶口

第 2 页 共 8 页

尧山壁 到壶口看瀑布去

然而,清晨出发时还很高的兴致,现在却渐渐被这漫长的旅途磨损了,加上黄土高原的平淡无奇,车厢内寂静下来,歌声笑语也被断断续续的鼾声取代了。

忽然有人从梦中猛地醒过来,惊呼雨来了。我们也确实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窗外明明是风轻云淡,没有变天啊。司机笑着说,那就是壶口瀑布的响声。真是先声夺人,车上立刻活跃起来,每个人都侧耳倾听。那声音好像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大家的心全被强烈地震撼着,内心的激动从眼神里迸射出来。

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飘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大家聚精会神,不知什么时候云破日出,这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那升腾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上,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花团锦簇;有的续续断断,扑朔迷离。

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这气势这风采惊得目瞪口呆,任飞溅的水花淋个痛快。我拜倒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骄骄二气荡然无存。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明白了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在这里誓师出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走到高处,观察壶口的构造。黄河从秦晋峡谷来。宽400多米,到这里骤然收缩,仅仅有四五十米,断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壶,将每秒9000立方米的流量收入。就像诗中所说:“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壶口以下的河槽很窄,不过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远,当地人称“十里龙槽”,相传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用龙身穿凿而成。其实它是凭黄河自身的动力冲刷出来的。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摇头摆尾,呼啸而去,有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弘气概。

以前,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壶口,天下第一壶,盛满了西凤、杜康,盛满了汾酒、竹叶青,盛满了陕北的米酒。当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涣,

第 3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