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人与海》(节选)教学的案例-模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2 8:44: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探讨《老人与海》(节选)教学的案例

执教者:陈应德 观察者:王屹宇 【课堂回放】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实录 一、导入及情节梳理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英雄》,难以忘记其中为刺秦目标而奋斗的三位英雄:长空、残剑和无名。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下面请谈谈你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生:士为知己者死,只身赴秦,有勇有谋。如战国荆轲。

生: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如感动中国的普通人士。 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梁山好汉。 生: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 生: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如高中的我们。

师:说得都很好。英雄要勇敢和坚强,为目标永远努力,无畏挫折。每个人心中英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桑地亚哥老人是否符合你对英雄的定义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老人与海》。(板书)

师: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结尾部分。昨天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现在大家每6人为一小组,探讨屏幕上的学习任务。 1.描述故事概况,总结老人与鲨鱼的斗争经过。 2.试着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特点。 3.你从文本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走动询问小组的学习情况。5分钟。) 师:谁先来描述故事概况?

生:老渔夫桑地亚哥一天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意料不到的是,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过程中,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师:老人与鲨鱼斗争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生:课文写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斗争。

第一次:用鱼叉、绳子 老人手受伤 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刀子、桨 老人手伤严重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刀子、桨 手淌血 鱼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次:短棍手痛得厉害 鱼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

第五次:短棍、舵把 极为疲乏 大马林鱼仅剩残骸(生答完师投影显示) 二、人物形象分析

师:两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好,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故事的情节。下面请结合文本语句赏析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沉着、冷静,机智。“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眼眨也不眨的望着鲨鱼向前游来”,“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生:老人的勇敢和坚持不懈。老人有两句话非常典型:“星鲨,来吧,星鲨”,“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师:你独具慧眼,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句话的语气。

生:第一句有挑战的意味,第二句语气坚定。(该生表情朗读。学生鼓掌。) 生:“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由此可以看出,老人自信、坚强。

生:老人杀死鲨鱼后,还赞美了鲨鱼并且自责过,说明他承认强者,也很善良。

师:同学们读得细致,找得全面。下面我们来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 生:老人是“硬汉子”的典型代表,他有着顽强、机智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

三、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师:塑造老人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小说还花了一定笔墨描写鲨鱼,从文中把这些段落语句找出来,说一下这样写的作用。 生:这是一种侧面烘托描写。

生:鲨鱼越是强大、凶猛和残忍,越能衬托出老人的刚毅和顽强。 师:其实塑造人物形象,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之一,但是课文节选部分却没有写到老人的外貌。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分析想象一下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生:老人有宽大的肩膀和强健有力的手臂,身材魁梧,脸上写满沧桑。

生:老人的皮肤黝黑,常在阳光下暴晒;老人的手因海水浸泡而布满裂纹。 生:因为老人常年出海捕鱼,难免会受伤,他的脸上和身上应该布满伤痕。 生:就像海明威照片一样,深邃的眼睛,脸上布满皱纹,嘴边有一圈坚硬的胡碴。

师:大家想象丰富而且合理。我们一起看看原着中有关老人外貌的描写。(投影显示)

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生:外貌很形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生:“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写得很有特点,写出了老人坚强又乐观的性格。

师:写外貌贵在传神。“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愉快而不肯认输”,只此简洁两笔,人物乐观、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便跃然纸上。这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文本价值中的情感教育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老人拥有坚强、勇敢、乐观等许多美好品质;但是,面对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老人如此抗争下去有意义吗?

课本27页第2段写道:“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后来老人同鲨鱼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请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生:很值得。虽然大马林鱼最后被吃得精光,但老人至少曾经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过,败也无憾。我们不能做个懦弱者,遇到困难就立刻退缩。我喜欢一首歌《我曾有梦》。

生:我不赞成。老师说了,刚开始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徒劳的搏斗,没有多大意义。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生:我也认为值得。从结果来看,他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扞卫了人的尊严,展示了人的勇气和毅力,是一位精神上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