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大题专题(五)综合实验探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4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综合实验探究

1.(2016·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①Y管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通入Y管中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到室温 打开K2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验设计,涉及氨气的制备、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实验,包括仪器选择、连接装置接口、描述现象、分析原因等,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1)①观察装置知,A装置适合加热固体制备气体,B装置适合加热液体与固体制备气体或加热液体制备气体。实验室通过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备氨气,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备气体,可以选

择A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实验室还可以通过加热浓氨水制备氨气,故也可以选择B装置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NH3↑+H2O。②实验室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用水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并注意防倒吸。故选择C、D、F装置,注意连接干燥管时应大口进气,小口出气。所以,连接顺序为a、d、c、f、e、i或b、d、c、f、e、i。(2)NO2呈红棕色,氨气

催化剂

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8NH3+6NO2=====7N2+12H2O,故观察到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NH3与NO2反应后生成的气态水凝聚,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打开K2,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

△△

答案:(1)①A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或B NH3·H2O=====NH3↑+H2O] ②d c f e i

1

解释原因 (2)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催化剂

②8NH3+6NO2=====7N2+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2.(2016·北京卷)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接近100% <50% 24小时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pH=4.5时,NO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可以

-2+

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2+-

Ⅰ.Fe直接还原NO3;

2+

Ⅱ.Fe破坏FeO(OH)氧化层。

-3

-3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

2+-

释加入Fe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约10% 约3% 1小时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环境保护和硝酸盐的脱除,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1)由图可知,Fe失电子作负极,正极是NO3得电子变成NH4。(2)由图知,pH=2.5时,不导电的FeO(OH)零散分布在Fe3O4上,不影响体系导电;而pH=4.5时,FeO(OH)均匀覆盖在Fe3O4上,阻碍电子的转移,从而阻碍反应进行。(3)①由题图可知,pH=4.5时,单独存在

2+---

的Fe无法去除NO3,而只有铁单质时NO3的去除率约为50%,两者同时存在时NO3的去除

2+

率显著提高,可达100%,说明假设Ⅱ正确。②根据题意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

2FeO(OH)===Fe3O4+2H,Fe与不导电的FeO(OH)反应生成可导电的Fe3O4,有利于电子转移,

促进反应进行。(4)pH=2.5时,NO3的去除率高,结合(3)中的结论,可推知在酸性较强时,

+2+2+

由于发生反应Fe+2H===Fe+H2↑,c(Fe)较大,可减少FeO(OH)的量。

--++

答案:(1)①Fe ②NO3+8e+10H===NH4+3H2O

2

(2)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

2+-2+-

(3)①本实验条件下,Fe不能直接还原NO3;在Fe和Fe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

2++2+

②Fe+2FeO(OH)===Fe3O4+2H,Fe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利于电子转移

2+2+

(4)初始pH低时,产生的Fe充足;初始pH高时,产生的Fe不足

3.(2016·四川卷)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

【实验探究】 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________→e(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熄灭酒精灯,冷却

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

e.停止通入HCl,然后通入N2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

(5)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

①若杂质是CuCl2,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1)仪器X的名称为干燥管。(2)实验操作中应先通氯化氢气体,再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入氯化氢气体,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为:a→c→d→b→e。(3)实验过程中,由于通入氯化氢气体,多余的氯化氢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由于反应过程中产生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能漂白试纸而使试纸褪色。(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

---

+2OH===Cl+ClO+H2O。(5)①由于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CuCl2·2H2O失去结晶水后生成CuCl2,CuCl2没有完全分解;②通入的氯化氢气体不足,反应过程中CuCl2水解生成Cu2(OH)2Cl2,Cu2(OH)2Cl2分解而生成CuO。

答案:(1)干燥管 (2)cdb (3)先变红,后褪色

---

(4)Cl2+2OH===ClO+Cl+H2O

(5)①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 ②通入HCl的量不足

4.(2016·天津卷)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