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智慧校园评估细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46: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镇江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细则

A级 B级指标 指标描述 校园网络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与教学需求,千兆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所有教室和教学功能室提供分值 本校评估 2 2 说明 B1校园网络 100Mbps以上网络接口;无线覆盖主要教学场所,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校园网络应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保证网络安全畅通。学校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 2 1 无硬件防火墙 所有教室配置交互式多媒体设备。 *2 2 智慧环境(20分) B2数字终端 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8:1。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学生自助服务等功能,并实现与区县及市平台数据融通。 教室配备电子班牌,能与智能一卡通、校园网站互联互通,实现相关信息发布、交互等功能。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配备相适应的电子屏,触控屏,发布或查询相关信息。 2 1 2 0.5 B3自动录播教室和建有自动录播教室、远程教研及会议系统。 *2 2 1

数字化学习实验室 B4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与校园电视台 建有配有多块交互屏、最大班额数的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1至2个。 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支持自动播放、循环播放、临时广播、支持任意分区控制和点对点播放。 高清数字校园电视台,配置演播室、导播间、灯光系统,可与录播教室混用。配备数字化摄录、采集、编辑、播出系统,实现校内直播功能。 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2 2 *2 2 2 2 2 B5特色环境建设 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视听体验、动感操控、动漫创作、网络化学习生活、3D打印、创客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 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4 B6教、学方式的转变 智慧学习(28) 学方式。 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师生能充分应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云平台和县市区相关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 在镇江教育云上为每位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2 3 3 B7学习空间 B8学习资源建设 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90%以上的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应用。 建有信息化教育应用环境的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堂教学实录、多媒体课件、评*3 2 2

价资源、一师一优课、微课程及其它各类资源等;并整合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建有基于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德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校本选修活动课程、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学校特色活动等主题活动资源,积极开发学生可参与互动的资源。 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对教师使用资源、共享资源均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资源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建有适合学生阅读的电子图书系统,数字图书馆2 1 2 B9智慧阅读 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更新率与纸质图书更新率相匹配 图书馆里设有阅读机,供学生用移动终端下载阅读,终端与云对接。 适应“智慧校园”环境,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的各种加工软件创作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应2 2 B10学生应用能力 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形成智慧学习的新常态。 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 学校门户网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发布更新及时。支持校园信息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2 6 智慧管理(22分) B11学校网站 与认证,提供单点登录服务;能将各种应用系统进行无缝集成。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并与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 B12管理 平台 利用镇江教育云实施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建立教学管理、成绩与学分管理、图书与实验管理等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