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3:0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年新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隋的兴亡 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

(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 (2)标志: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 科举制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1)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

(3)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

二 贯通南北大运河

背景: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 概况: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 。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1)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大运河的作用

(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

1

(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 (3)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三: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是隋亡的根本原因) (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即位:62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 表现:

(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 二, 贞观新政 1.措施

(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3)法律上: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2.科举制度

(1)科目:明经和进士

(2)作用:①打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仕途的局面,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2

④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4)“贞观之治”作用:为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课:盛唐社会气象 一,开元盛世

(1)武则天称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措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3)“贞观遗风”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4)公元713年 李隆基登基,他就是唐玄宗,年号“开元”

措施:唐玄宗坚持改革,整肃吏治,发展生产,国家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抵南海,北达蒙古高原 二,社会风尚

(1)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人将品茶视为美的享受。

(2)唐朝风气开放,妇女地位较高,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1.背景:盛唐时期国运鼎盛,社会安定。 2.表现

(1)科举选官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3)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4)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第四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一 “和同为一家”

(1)西北各部: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加紧密。西北各部落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