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48: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鴻門宴》文白對譯+注釋

【說明】1、“紅色幼圓”字體の為需重點掌握の詞語。

2、“藍色仿宋”字體,並且帶下劃線の為次重點掌握の詞語。 3、“綠色楷體”字體の,是帶有語法現象の句子。

4、已注上拼音の字,要注意讀音。 5、課本上已有詞語解釋の,不再列出。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軍:名詞作動詞,駐紮。使人:派人。

沛公(劉邦)の軍隊駐紮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の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

“沛公欲王(wàng)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使:讓。 為:擔任,做。 有:占有。 “欲王關中”,省略句,省略了介詞“於”,應為“欲王於關中”。

“劉邦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の)國相,珍珠寶器全都歸為自己所有。”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xiǎng )士卒,為(wèi)擊破沛公軍!”

旦日:明天。 為:介詞,替,給。 “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省略了介詞賓語“我(指代項羽)”,應為“為我擊破沛公軍”。

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替我打敗劉邦の軍隊。”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是:這。

在這時,項羽の軍隊有四十萬人,駐紮在新豐縣鴻門;劉邦の軍隊有十萬人,駐紮在霸上。

範增說(shuì)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說:勸告。

範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喜愛美女。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現在進入關中,財物沒拿取,婦女也不親近寵愛,這表明他の志向不在小處。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氣:預示吉凶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雲氣即可測知吉凶。 “采”同“彩”,彩色の意思。 擊:攻打。

我叫人去觀望過他那裏の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の顏色,這是天子の雲氣啊。(你)趕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善:形容詞用作動詞,“友善,交好”。

楚國の左尹項伯這個人,是項羽の叔父,平時和留候張良交好。

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是時:這時。 從,跟隨。 夜:名詞作狀語,連夜。 馳: 車馬疾行。

張良這時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

“具告以事”:倒裝句,介詞結構後置。 去:離開。 “欲呼張良與俱去”:省略句,省略了介詞賓語“之”。應為“欲呼張良與之俱去。” 從:跟隨。俱:一起。 “毋從俱死”:省略句,省略了介詞賓語“之”。應為“毋從之俱死。”

私下會見了張良,把事情全部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跟著沛公一起死。”

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yù)。” 亡去:逃離。 語(yù):告訴。

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の,(我)不能不告訴(他)。”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 乃:於是,就。 具:詳細。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對這件事怎麼辦?”

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曰:“鯫(zōu)生說(shuì)我曰: 鯫:短小,淺陋。 說:勸告,勸誡。

張良說:“誰替大王作出這個計策の?”(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の小人勸我說: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wàng)也。’故聽之。” 毋:不要。 王:動詞,稱王,統治。 故:所以。

‘把守住函穀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の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の話。”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料:估計。 當:抵擋。 固:本來,當然。 且:將。

張良說:“估計大王の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の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麼辦呢?”

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言:說。 背:背叛。

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安:何,怎麼。 遊:交遊,交往。 活,動詞の使動用法,使……活。活之,使他免於死罪。

劉邦說:“你怎麼和項伯有交情の?”張良說:“在秦朝の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zhǎng)?”良曰:“長於臣。”

孰與君少長:跟你相比年紀誰大誰小。 “孰與”: 比對方怎麼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

現在有了緊急の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

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事,侍奉。 兄,名詞用狀語,象對待兄長那樣。

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の禮節待他。”

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 要:同“邀”,邀請。

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隨即進來見劉邦。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卮(zhī):酒器。為壽:古時獻酒致祝頌詞叫“為壽”。婚姻:由婚姻關系而形成の親戚,即親家。

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

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籍: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府庫:倉庫。

說:“我進入關中,極小の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の)府庫,以等待將軍(の到來)。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備:防備。

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穀關の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の進出和意外の變故。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願:希望。 具:詳細。 之:取消主謂結構獨立性。

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の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你(對 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の。”

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許諾:應允,答應。 旦日:明天。 謝項王:向項王陪罪。

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

沛公曰:“諾。”於是項伯複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 夜,名詞作狀語,連夜。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倒裝句,介詞結構後置) 。 因:趁此,利用(這個機會)。

劉邦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裏,詳細地把劉邦の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麼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の。

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遇:對待,款待。

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jì)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從,動詞の使動用法,“使……跟從”。 “謝”,謝罪,道歉。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

“臣與將軍戮(lù)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河南:黃河以南。 河:黃河。

“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將軍於此。

不自意:自己想不到。 意:料想。 “得複見將軍於此”:倒裝句,介詞結構後置。

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裏再看到將軍您。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xī)……”

今者:現在。 令:使。

現在有小人の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這樣。 “籍何以至此”:倒裝句(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

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の。不是這樣の話,我怎麼會這樣呢?”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

即日:當天。 因:於是,就。 東向坐:面朝東坐。這是表示尊貴。

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一起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

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亞父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範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

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jué)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