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28: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新模式探析
作者:吴光蔚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3期
摘 要: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必须推进创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机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就业指导 课程模式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必须推进创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机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现状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发布就业信心、组织校园招聘、开展就业服务等。以往的指导模式没有将创新创业有机融入,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培训。但是,某些课程的教育内容不成系统,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其中,教育手段单一,效果不理想。学生只是了解了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求职准备的技巧,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起到指导作用,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可部分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学校、学院等管理者的责任,本职工作是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脱节。只靠上几节就业指导课,是不足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 2.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各高校担任就业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以思政教师、辅导员和双师型背景的教师为主,他们大多数比较年轻,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历练和创业的实践经验,对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培训,尤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缺乏经验、意识不强、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导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作为导师,不定期来校开展讲座。虽然这些企业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未能达到令学生满意的水准。 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达不到需求。
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主要依托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如“挑战杯”、“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等主流的竞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这类比赛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参与人数比例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目前,校企合作的规模和力度不够,学生真正演练实战的机会较少。 二、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1.满足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就业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每年高校的毕业生以百万的速度在增长,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当前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为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技能、环境等进行分析,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加上对简历的撰写、面试的技巧、如何获取就业信息等具体的就业准备的培训,最终使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使之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创新,开辟新的空间,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创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从根本上都是致力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指导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有着关键的作用。 2.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就业指导中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毕业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助创业之路,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学生最缺乏的品质。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人格,善于独立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品质;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提出质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的建立,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就业指导中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将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
在原有的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类为主导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基础上,有机融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求教师们转变观念,更要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将课程、讲座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营造创新创业的积极氛围,开展更多的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构建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模式中,应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化需求,采取分组讨论、情景演示、角色扮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应采取“一对一”导师结对帮扶制度,对学生在创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将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应该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大学四年时间里,有重点有意识地分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针对大一新生,侧重点放在培养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引导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大二年级,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为主,如何进行团队合作、项目策划等;大三年级,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鼓励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比赛为依托,提高其创业实践能力;大四年级,应对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进行培育,指导他们如何将项目尽早落地。 2.培养高水平、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高校应该同时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首先,积极聘请校外具有创业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导师;在形式方面,除了定期举办讲座之外,还应该侧重给予学生创业团队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其次,高校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创业意向的年轻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到企业或公司挂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挂职。最后,对于承担各位基础课程的教师,应侧重培养其创新创造思维,转变观念,要求掌握创新创业课程的基本知识。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充分结合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培养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创业创业教师队伍。
3.开展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1)开设“创新创业大讲堂”系列活动。
充分利用高校的专家教授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充分挖掘校友资源,要求成功创业的校友访校,用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敢于创业;聘请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企业主管担任创业导师,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