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试题及答案(精简版共39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35: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 ) B.它有相对独立性 ( )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 )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3.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A.决定作用 ( )

B.加速或延缓作用 (√) C.无足轻重的作用 ( )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 )

4.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 (√) B.道德规范 ( ) C.文学艺术 ( ) D.哲学思想 ( )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 )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

6.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 )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 )

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A.自然界 ( ) B.人口因素 ( )

C.地理环境 ( )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

8.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 ) B.劳动者 ( )

C.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 ( ) D.生产工具 (√)

9.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 ( )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D.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 )

10.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科学技术水平 ( ) D.国家政权的性质 ( )

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 )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 )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 )

12.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 ) B.产品的交换关系 ( )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

13.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 )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 D.劳动产品 ( )

14.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道德 ( ) B.哲学 ( ) C.艺术 ( ) D.语言学 (√)

15.社会形态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 )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 )

16.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生产力中 (√) B.生产方式中 ( ) C.社会形态中 ( ) D.经济基础中 ( )

1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 )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 )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

18.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

1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2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 ) B.阶级斗争 ( )

C.社会基本矛盾 (√) D.科技革命 ( )

21.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 )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 )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

22.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