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SPSS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19:5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SPSS统计分析》第二次作业授课老师:魏峰老师年级专业:小组成员:韦晓燕(上课时间:周三下午11经济统计I61114041)陈奥竹(I61114033)许胜南(I61114048)程盼盼(I61114024)

1. 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样本均值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方法。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质间的差别来源有两个:

(1)随即误差,例如测量误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成为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的总和表示。

(2)实验条件或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平方和表示SSb,组间自由度记作dfb。例如,k?m个实验对象随机分到K组,要研究k种处理间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处理是否有作用。

2、方差分析的假定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答:(1)各处理条件下样本是随机的。

(2)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否则可能出现无法解释的输出结果。(3)各处理条件下样本分别来自正态分布总体N(ui,?i2),否则使用非参数分析。

22(4)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相同,具有齐次性:?12??2??3?...??i2

3、什么是主效应?什么是交互效应?

答:单独效应是在其他因素固定在某一水平是,因变量在某一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因素的主效应就是因变量在一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差异。当一个因素的单独效应随另一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称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

4、简述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在一般进行方差分析时,要求出研究的因素外应该保证其他条件的一致。 协方差分析是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进行的方差分析,就是说先从因变量的偏差平方和中去掉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平方和,再对残差平方和进行分解,进行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中要求因变量应该是等间隔测量的变量(Scale型),理论上要求正态分布。因素变量是分类变量,并且相互独立。协变量是与因变量存在一定关系(相互不独立)的等间隔测量的变量,因变量与协变量之间是否线性相关,可以通过

经验得知或使用Graphs菜单中的scatter命令做散点图来做初步的直观判断.

5、对四个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较高得分表示较高的服务质量。对航空公司、零售业旅馆业和汽车制造业进行的评定数据见data09-12。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检验4种行业质量等级的总体均值是否差异显著?你的结论如何?

解:(1)建立无效假设H:假设4种行业质量等级的总体均值无差异显著。

0(2)按Analyze→ Compare→One-Way ANOVA顺序单击菜单,展开One-Way ANOVA主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主对话框

(2)根据方差分析要求指定方差分析的因变量和因素变量。 选定scores变量进入Dependent List框中,定义质量等级为因变量。 选定trade变量进入Factor框中,定义不同行业为因素变量。

(3)单击Post Hoc按钮,展开Post Hoc多重比较对话框,见图2 ,选择均值多重比较方法:在Equal Variance Assumed 栏中,选择LSD、Duncan两种方法;在 Variance Not Assumed栏中,选择Tamhane T2 方法;在Significance Level框中,选择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