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23:3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研数学讲座(1)考好数学的基点
―木桶原理‖已经广为人所知晓。但真要在做件事时找到自身的短处,下意识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求得满意的结果。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非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与数学专业的学生的最基本差别,在于概念意识。数学科学从最严密的定义出发,在准确的概念与严密的逻辑基础上层层叠叠,不断在深度与广度上发展。形成一棵参天大树。 在《高等数学》中,出发点处就有函数,极限,连续,可导,可微等重要概念。
在《线性代数》的第一知识板块中,最核心的概念是矩阵的秩。而第二知识板块中,则是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在《概率统计》中,第一重要的概念是分布函数。不过,《概率》不是第一层次基础课程。学习《概率》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
非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大多没有概念意识,记不住概念。更不会从概念出发分析解决问题。基础层次的概念不熟,下一层次就云里雾里了。这是感到数学难学的关键。
大学数学教学目的,通常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本科专业的需要。教师们在授课时往往不会太重视,而且也没时间来进行概念训练。
考研数学目的在于选拔,考题中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并重。这正好击中考生的软肋。在考研指导课上,往往会有学生莫名惊诧,―大一那会儿学的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学过的概念早忘完了。 做考研数学复习,首先要在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上下足功夫。
按考试时间与分值来匹配,一个4分的选择题平均只有5分钟时间。而这些选择题却分别来自三门数学课程,每个题又至少有两个概念。你可以由此体验选拔考试要求你对概念的熟悉程度。
从牛顿在硕士生二年级的第一篇论文算起,微积分有近四百年历史。文献浩如烟海,知识千锤百炼。非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们所接触的,只是初等微积分的一少部分。方法十分经典,概念非常重要。学生们要做的是接受,理解,记忆,学会简单推理。当你面对一个题目时,你的自然反应是,―这个题目涉及的概念是---‖,而非―在哪儿做过这道题‖,才能算是有点入门了。
你要考得满意吗?基点不在于你看了多少难题,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非常熟悉。 阳春三月风光好,抓好基础正当时。
考研数学讲座(2)笔下生花花自红
在爱搞运动的那些年代里,数学工作者们经常受到这样的指责,―一支笔,一张纸,一杯茶,鬼画桃符,脱离实际。‖发难者不懂基础研究的特点,不懂得考虑数学问题时―写‖与―思‖同步的重要性。
也许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影响,今天的学生们学习数学时,也不太懂得―写‖的重要性。考研的学生们,往往拿着一本厚厚的考研数学指导资料,看题看解看答案或看题想解翻答案。动笔的时间很少。 数学书不比小说。看数学书和照镜子差不多,镜子一拿走,印象就模糊。
科学的思维是分层次的思维。求解一个数学问题时,你不能企图一眼看清全路程。你只能踏踏实实地考虑如何迈出第一步。
或―依据已知条件,我首先能得到什么?‖(分析法); 或―要证明这个结论,就是要证明什么?‖(综合法)。
在很多情形下,写出第一步与不写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 ―连续函数与不连续函数的和会怎样?‖
写成―连续A+不连续B=?‖后就可能想到,只有两个答案,分别填出来再说。(穷尽法)。 如果,―连续A+不连续B=连续C‖移项,则―连续C-连续A=不连续B‖ 这与定理矛盾。所以有结论:连续函数与不连续函数的和一定不连续。
有相当一些数学定义,比如―函数在一点可导‖,其中包含有计算式。能否掌握并运用这些定义,关键就在于是否把定义算式写得滚瓜烂熟。比如,
题面上有已知条件f′(1)>0,概念深,写得熟的人立刻就会先写出 h趋于0时,lim(f(1+h)-f(1))/h>0
然后由此自然会联想到,下一步该运用极限的性质来推理。而写不出的人就抓瞎了。 又比如《线性代数》中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有定义式Aα=λα,α≠0,要是移项写成 (A-λE)α=0,α≠0,
这就表示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λE)X=0的非零解,进而由理论得到算法。
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发散性‖。一个数学表达式可能有几个转换方式,也许从其中一个方式会得到一个新的解释,这个解释将导引我们迈出下一步。
车到山前自有路,你得把车先推到山前啊。望山跑死马。思考一步写一步,观测分析迈下步。路只能一步步走。陈景润那篇名扬世界的―1+2‖论文中有28个―引理‖,那就是他艰难地走向辉煌的28步。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不熟悉基本计算是他们思考问题的又一大障碍。
《高等数学》感觉不好的考生,第一原因多半是不会或不熟悉求导运算。求导运算差,讨论函数的图形特征,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反应必然都慢。
《线性代数》中矩阵的乘法与矩阵乘积的多种分块表达形式,那是学好线性代数的诀窍。好些看似很难的问题,选择一个分块变形就明白了。
《概率统计》中,要熟练地运用二重积分来计算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各类问题。对于考数学三的同学来说,二重积分又是《高等数学》部分年年必考的内容。掌握了二重积分,就能在两类大题上得分。 要考研吗,要去听指导课吗,一定要自己先动笔,尽可能地把基本计算练一练。
我一直向考生建议,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不仿多自我模拟考试。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作某年研考的全巻。中途不翻书,不查阅,凭已有能力做到底。看看成绩多少。不要以为你已经看过这些试卷了。就算你知道题该怎么做,你一写出来也可能会面目全非。 多动笔啊,―写‖―思‖同步步履轻,笔下生花花自红。
考研数学讲座(3)极限概念要体验
给大家分享点个人的秘密经验,让大家考得更轻松。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的经验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研究生考试关键就是你的专业技能和常识积累。很多人的失败是输在时间上的,我做事情特别注重效率。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速读记忆让我的考研复习奔跑起来‖,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
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你已经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想成功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学习技巧,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其次,从选择的复习资料上来说,我用的是学习软件,不是一般的真题,我认为从电脑上面做题真的是把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再者这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强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
极限概念是微积分的起点。说起极限概念的历史,学数学的都多少颇为伤感。 很久很久以前,西出阳关无踪影的老子就体验到,―一尺之竿,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近两千年前,祖氏父子分别用园的内接正6n边形周长替带园周长以计算园周率;用分割曲边梯形为n个窄曲边梯形,进而把窄曲边梯形看成矩形来计算其面积。他们都体验到,―割而又割,即将n取得越来越大,就能得到越来越精确的园周率值或面积。‖
国人朴实的体验延续了一千多年,最终没有思维升华得到极限概念。而牛顿就在这一点上率先突破。 极限概念起自于对―过程‖的观察。极限概念显示着过程中两个变量发展趋势的关联。 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分为两类,一类是x→x0;一类是x→∞,
―当自变量有一个特定的发展趋势时,相应的函数值是否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数a?‖ 如果是,则称数a为函数的极限。
―无限接近‖还不是严密的数学语言。但这是理解极限定义的第一步,最直观的一步。
学习极限概念,首先要学会观察,了解过程中的变量有无一定的发展趋势。学习体验相应的发展趋势。其次才是计算或讨论极限值。
自然数列有无限增大的变化趋势。按照游戏规则,我们还是说自然数列没有极限。 自然数n趋于无穷时,数列1/n的极限是0;x趋于无穷时,函数1/x的极限是0; 回顾我们最熟悉的基本初等函数,最直观的体验判断是,
x趋于正无穷时,正指数的幂函数都与自然数列一样,无限增大,没有极限。 x趋于正无穷时,底数大于1的指数函数都无限增大,没有极限。
x→0+时,对数函数lnx趋于-∞;x趋于正无穷时,lnx无限增大,没有极限。
x→∞时,正弦sinx与余弦conx都周而复始,没有极限。在物理学中,正弦y=sinx的图形是典型的波动。
我国《高等数学》教科书上普遍都选用了―震荡因子‖sin(1/x)。当x趋于0时它没有极限的原因是震荡。具体想来,当x由0.01变为0.001时,只向中心点x=0靠近了一点点,而正弦sinu却完成了140多个周期。函数的图形在+1与-1之间上下波动140多次。在x=0的邻近,函数各周期的图形紧紧地―挤‖在一起,就好象是―电子云‖。
当年我研究美国各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时,曾看到有的教材竟然把函数y=sin(1/x)的值整整印了一大页,他们就是要让学生更具体地体验它的数值变化。
x趋于0时(1/x)sin(1/x)不是无穷大,直观地说就是函数值震荡而没有确定的发展趋势。1/x为虎作伥,让震荡要多疯狂有多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