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2:49: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

3 湖南省教委科研资助项目(HJ96181)。本文承蒙吴传钧院士和王守春研究员审阅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 , 收到修改稿日期: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3

刘沛林

(湖南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 衡阳 )

董双双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北京 )

摘 要 引入“意象”( image) 的概念, 借助从感觉形式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方法, 对中国古 村落景观的多维空间立体图象作了初步研究。文章把中国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意象概括为: ①山 水意象, ②生态意象, ③宗族意象, ④趋吉意象等四个方面; 并对不同地域古村落景观意象的 差异作了比较。

关键词 意象 古村落 景观 可识别性 区域比较 分 类 中图法 K92815

1 “意象”的概念及其在古村落景观研究中的意义

“意象”一词作为一个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概念, 首先见之于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凯 文1 林奇(Kevin L ynch) 出版的《城市的意象》(The Im age of the city) 一书[ 1 ] , 作者首

创了从感觉形式出发研究城市空间特征的方法, 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可印 象性”概念, 即认为一个城市对其市民和大众来说, 应具有醒目的特征标志和鲜明的感觉 形象, 一种构成记忆空间的活生生的心理图象, 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意象”。这种强调“意 象”的城市设计思想, 实际上是一种强调个性、讲究形象的城市设计思想, 对近二十多年 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 迄今为止, 尚未有人对聚落的另一概念—— “村落”的形象设计, 引入过“意 象”的概念, 更没有用“意象”的概念来分析中国古村落的结构特征, 以揭示其特有的空 间形象。其实, 中国的古村落是极富“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特点的。比如江南水乡 的古村落, 就有着高度可识别和可印象的环境特点: 临水而建的民居、横跨水面的石拱桥、 水巷穿梭的小舟、古老的青石板码头??一幅江南水乡村落意象的立体图画跃然纸上。可 见, 意象是一种感觉中的环境印象, 是人们对它所经历过的环境所建立的心理图象。环境 印象的建立, 是观察者与环境之间双向过程的产物。环境提示特征和信息, 观察者则在感 觉过滤的基础上对环境建立印象。因此, 借用“意象”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古村落, 采用 逆向过程捕捉古村落的特征和信息, 从而建立古村落的多维空间立体形象, 不仅能为古村 落景观研究提供一种新理论和新视角, 而且能为村落规划、村落地理研究乃至旅游文化村 落的形象设计, 提供新思维和新方式。

第17 卷 第1 期

1998 年3 月

地 理 研 究

GEO GRA PH ICAL RESEARCH

Vo l. 17, No. 1

M ar. , 1998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 中国古村落景观所具有的基本意象

“古村落景观”中的“景观”一词, 原意是指风景(L andscape) , 但在地理学中已赋予 特殊的含义, 更多的是指因人的活动而创造的叠加于自然景观之上的人文景观, 或称文化 景观。其中, 聚落布局与形态是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文化景观通常被认为是文化地理学 研究的核心内容, 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苏尔(CarlO 1Sauer) 则主张以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2 ]。可见“文化景观”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之重要。因此, “古村落景 观”的概念也就进一步明确化, 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风景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包涵着深刻 的文化含义; “古村落景观”的意象表现为一定地域人群所创造的村落文化的空间形象, 一 定地域人群的文化思想就通过这种独特的村落形象来表达。研究中国古村落景观的意象, 就 是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村落选址、布局、形态及规划的思想理念。就事物的普遍性 特征而言, 中国古村落景观所具有的基本意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山水意象

中国古村落从选址到布局都强调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山水风光特 色。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有机思想, 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 人类居住的环境就特别注重因借自然山水。古代专门论述居住环境与布局的代表性著作 《阳宅十书》, 一开篇就写到: “人之居处, 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宅经》也把大地看作是整

体有机的, 认为选择良好居住地的前提是“以形势(即地形——引者注) 为身体, 以泉水 为血脉, 以土地为皮肉, 以草木为毛发??”这样才能获得有生机的理想居住之所, 以致 中国的古村落都以注重与自然山水风光的融合为重要特征。

安徽南部的古村落呈坎村, 唐末选址时就看中了这里“山水缭绕, 风景中和”(清乾隆

《罗氏族谱》序) , 经过数百年的村落建设, 呈坎村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村落意象更加鲜 明, 到清乾隆年间, 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呈坎八景”, 类似的村落八景的例子非常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 在追求村落山水意象效果方面, 徽州一带古村落普遍风行的“水口园

林”是最出色的代表。它以变化丰富的水口地带的自然山水为基础,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广植乔木, 点缀凉亭水榭, 形成层次丰富的水口园林。其特点是融山水、村舍、田野及必 要的点景建筑为一体, 表现出浓郁的山水意象。 212 生态意象

中国古代村落在注意选择优美山水环境的同时, 也注意良好生态环境的选择。中国古

人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包含对满意生态环境的追求。早在周代人们根据在黄土高原边缘 水土流失地带生活的经验, 认识到自然界各要素间的生态关系, 因此《周易》“林卦”记述 到: “知林, 大君之宜, 吉”; “禁林, 贞; 吉”; “甘林, 无攸利; 既忧之, 无咎”等等[ 3 ] , 《周易》把知晓林木的生态益处看作是君子的见识, 把禁止森林砍伐看作是“吉”的表现, 把破坏森林看作是“凶”的行为, 反映了周代人们的环境意识所具有的生态学上的功利性, 因此, 清代《阳宅会心集》中说: “村乡之有树木, 犹如人之有衣服, 稀薄则怯寒, 过厚则 苦热”。

村落的生态意象除了有较好的树木植被外, 还与村落地形、土壤、水文、朝向等因素

32 地 理 研 究 17 卷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传统村落的生态意象

(以《浙江民居》中的嵊县屠家埠村为例)

F ig11 Eco logic images of the ch inese t radit ional villages (Fo r examp le Toujiafu village, F rom“Zhejiang Rural Houses”)

有关。中国古村落绝大多都具有 枕山面水、坐北朝南、土层深厚、 植被茂盛等特点, 有着显著的生 态学价值: 枕山, 既可抵挡冬季 北来的寒风, 又可避免洪涝之 灾, 还能借助地势作用获得开阔 的视野; 面水, 既有利于生产、生 活、灌溉、养殖甚至行船, 又可 迎纳夏日掠过水面的爽爽凉风, 调节村落小气候; 坐北朝南, 既 有利于位处北半球的中国村落 民居获得良好的日照, 又有利于 南坡作物的生长; 深厚的土层, 有利于耕作和植物生长; 良好的 植被, 既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又有利于调节小气候和丰

富村落景观, 还能为村民生活提供必要的薪柴。总之, 中国绝大多数古村落环境都表现出 鲜明的生态意象(图1)。

图2 古村落的宗族意象(福建《莆田浮山 东阳陈氏族谱》中的宗祠位置)

F ig12 The t ribe images of ch inese ancient villages (The Chen’s t ribe Temp le’s locat ion of the Dong2yang village in Q in dynasty, Fu J ian p rovince)

213 宗族意象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 以血缘为基础, 因此, 人类居住的村落, 便成为以 血缘为基础聚族而居的空间组织。早在五、六千 年前的西安原始半坡村落, 就有了这种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的雏形, 整个村落由中心的一 所大房子和周围的四十六座小房子组成, 小房子 的门都朝着大房子开[ 4 ]。这种向心内聚状的聚落 空间, 显然是为了借助氏族血缘的力量来获得整 体上的防御优势。这种围绕一个中心空间(内 院) 组织建筑群的形式, 使中国传统聚落从开始 到终结都受这种意念所支配。

在中国古代村落中, 最重要的宗族建筑是宗

祠, 古人认为: “君子营建宫室, 宗庙为先, 诚以 祖宗发源之地, 支派皆多源于兹”(清代《阳宅会 心记》卷上“宗祠说”)。因此, 村落空间多表现 为以宗祠为几何中心或“心理场”中心展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