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本科历真题及答案—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44: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非常严重,但如果没有列入政策议程,就不能成为政策问题。 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的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 (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3)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 (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

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名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2分)

(1)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政策预测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1分) (2)政策预测可以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分) (3)政策预测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联系实际,谈谈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得特征。从政党实现其理念追求和政府实现治理的途径来看,理论指导实践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同时实践基本上也是通过政策而上升为理论的。(1)政策与理论: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理论是政策的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②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正确的理论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可以指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路线,以它为依据制定出来的政策就有可能取得成功的结果。(2)政策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的基本关系同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根据现代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决策者应该做到: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公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对于最终的抉择者来说,就是要求抉择者要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出的政策规划建议。之所以要我们的最终抉择者充分重视科学分析的价值,是因为这种尊重实际上在一定程序上体现了理性决策模式的运用。②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在现实中科学分析并非万能,再加上公共政策本身往往总会触及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问题,单纯的科学分析会使决策者无所适从。这时,我们的决策者就不能完全依赖科学分析,而应该一方面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引导冲突各方通过互动实现信息对称,达成谅解、妥协和一致等,另一方面要在不易利用民主机制时充分了解各方利益需求、全面权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让各方都能从决策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③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在决策日益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形势下,适应地强调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这是因为:A)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求,它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一致的;B)在个人决策条件下,决策者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得更周全;C)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具有密切的关系,决策者个人优柔寡断,当决不决,就会贻误时机,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

2003年,国务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以下简称“新合医”)就是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具体办法是:中央财政为每个参合农民补助10元(前提是地方配套资金首先到位),省、市、县级地方财政再补助10元,引导农民个人自愿缴费10元,筹集新型合作医疗费年人均30元。“新合医”政策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的“套资”冲动,使该政策执行出现了偏差。

2003年9月11日,H省G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G县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责任奖惩办法》,要求各乡镇在9月20日前务必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农业人口的40%,同时制定了对县级领导、乡镇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的奖罚措施。为了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多数乡镇将任务指标分摊到了乡镇干部和卫生院。到9月20日,许多乡镇因不能完成县提出的40%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部分由乡镇干部与卫生院先垫资上缴、再继续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做法。据H省卫生厅核实,截至9月20日,在G县各乡镇上缴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的资金中,有29个乡镇共垫资262.993万

21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元;截至10月22日,仍有28个乡镇垫资196.834万元,核减垫资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际人数应为168615人,比G县政府9月20日上报的人数少98417人。

为了套取上级的财政补助资金,很多地方对于新合医的申请都非常积极。G县政府曾于7月30日使用大额借贷资金转入该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作为农民个人筹资上报。9月20日,G县政府把一份《关于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省级财政配套经费的请示》上报到H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要求上级财政进行补助。10月中旬,H省卫生厅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G县已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与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存在明显虚报。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属于何种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

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现象中的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替代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它的特点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替代式执行,严重地损害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H省G县采取垫资上缴和大额借贷的方式,代替农民个人筹资上报,主要目的是套取上级财政的补助,从而使“新合医”制度在执行中严重变形并完全脱离了“新合医”制度的政策目标。 (2)分析本案例中产生这种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

本案例中出现的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利益驱使和政策执行准备不充分。H省G县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护政策中的自身利益,忽视政策本身所追求的整体和全局利益。并且在执行政策之前没有很好地理解政策意图,没有做充分的政策宣传。导致政策的目标群体不能深入、正确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因而执行者在执行中不能得到群众的积极配合。

2010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A )

A.叶海卡?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科勒曼 D.勒纳 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C )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D )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相对论 4.公共政策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文化艺术 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B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A )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公共组织的内涵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B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C )

A.信息子系统 B.决策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B )

A.国家权力 B.国家能力 C.国家形态 D.社会形态

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C )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执行 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D )

A.价值观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强弱 C.期望目标的改变 D.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C )

A.类比分析法 B.边界分析法 C.分类分析法 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B )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22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C )

A.方案的类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 C.方案的创新性 D.方案的价值取向

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B )

A.互为因果 B.彼此独立 C.互相交叉 D.互相影响

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A )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民意代表 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D )

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 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 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 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 )

A.“求神似,去形似” 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去神似,求形似” 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C )

A.霍恩 B.雷恩 C.麦克拉夫林 D.史密斯 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D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C )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B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 C )

A.政策终结 B.政策断裂 C.政策僵化 D.政策走样 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D )

A.激进性的 B.突变性的 C.周期性的 D.渐进性的 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 )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BCD )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BC )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E.政策功能 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BCE )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系统功能 E.分配功能 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 ABCDE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综合模型 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环境调整 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分配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倾向于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以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决策咨询的特点:①综合性;②法治性;③公共性;④时效性;⑤相对独立性。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①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人们认识的深化;④政策偏差的产生;⑤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

23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作用表现在:①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②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③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④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2)作为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5)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

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①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②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③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④具体到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并非仅仅采用一种模型来构建其政策议程,而是会并且需要一并采用多种模型,因而在多数国家政策议程构建模型均呈现高度的复杂性。 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矫正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主要有:①首先应完善管理体制,使机构内部运转协调、工作灵活,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根本的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②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增强大局观念;③科学诊断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出现的偏差原因、范围等进行分析和拟定,更好地对症下药;④及时跟踪评估,有利于发现执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和补救方案,控制政策执行的进程和效果;⑤加强舆论宣传。在矫正政策执行偏差之前和进行当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偏差的原因、危害、矫正的必要性等向公众解释清楚;⑥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对待政策执行的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纠正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

“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

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

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

24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签署及发布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政策的法律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案例所反映的《宪法修正案》的诞生过程,是公共政策合法化要求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政策。①提出议案。政策议案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有关委员会以及领导机构等,也可以是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案例中关于修改宪法的议案,是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政策建议形成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②审议议案是立法机关对有关政策议案的审议程序。《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经过了代表们的反复讨论、修改。③通过议案。规则一般是过半数通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经过了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程序,并且是以高票通过的。④公布政策。政策通过后还必须经过法定的公布程序,才能生效。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要经过国家元首的签署和发布。在我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公布法律和政策。

2010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B )

A.政策学 B.政策科学 C.政策分析 D.公共政策分析 2.首先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 A )

A.奥斯本 B.韦伯 C.西蒙 D.德尔菲 3.世界上的政策预测方法大约为( B )

A.50多种 B.100多种 C.200多种 D.300多种 4.趋势外推法属于( A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目标性预测方法 D.探索性预测方法 5.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是( A )

A.公共决策咨询 B.政策信息咨询 C.政策环境咨询 D.政策民主化咨询 6.决策咨询的首要功能是( A )

A.研究咨询功能 B.参与决策功能 C.政策协调功能 D.人才开发功能 7.将信息论和控制论联系起来的是( B )

A.申农 B.维纳 C.霍尔 D.施勒莫 8.下面属于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贡献的是( C )

A.战略决策思想 B.官僚制理想模型 C.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D.价值无涉主张 9.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 D )

A.政策实验 B.政策替代 C.政策宣传 D.政策效果 10.规范最佳模型的构建者是( C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1.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 )

A.国会立法 B.总统决策 C.法院制定 D.司法参与 12.人力资源政策属于( A )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政策 13.按政策效果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 B )

A.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B.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 C.能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D.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14.被称作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C )

A.决策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15.“海权论”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反映了( A )

A.自然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B.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C.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D.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6.属于集权制优点的是( C )

A.因地制宜 B.政策针对性强 C.统筹兼顾 D.政策适应性强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