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2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填空 or选择

1、起源:

“文物”一词,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战国文献《左传》中,但周代文献即有很多关于“文物”的记载,系指礼乐器物或祭器等。

“文物”一词在唐朝及其前时代,主要是指代有关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和祭器,并非今天所谓的“文物”。

其后至宋代,对“金石”文物的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问。 文物收藏的萌芽,以中国为最早,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2.

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

动的文物系以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3、古文献学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和纸草文书,以及传世的古写本、古刻本、古印本等珍贵文献(亦称善本古籍),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物管理手段,主要包含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 5.中国金石学约萌芽于东周时期,自此以降渐有相关着作出现,如司马迁为写《史记》亲自去各地探查文物古迹,许慎《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青铜器的铭文。

6.宋代史学家刘敞被视为金石学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和《先秦古器记》,后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金石学着作。刘氏不仅拓制了许多鼎铭,还提出了古器的研究方法,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

7.曾巩着有《金石录》(已佚)一书,最早使用文物意义上的“金石”一词。至20

世纪30年代,现代内涵的“文物”一词已在严格地使用了。

8.遗迹,又称史迹,泛指保存在地下、水下、地上不可移动或不宜移动的物质文化遗迹、遗址、墓葬、建筑(包括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作坊、战场等遗存或遗迹。 9.法书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字帖(书法)、碑刻、题书、匾额、尺牍和手札等,可统称为朱书或墨书类文物

10.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11.简牍发现的历史过程:近代出土简牍,始于1900年,主要是先后在新疆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相继发现了汉晋简牍。其中,以敦煌汉简和1930年发现的10000余支居延汉简最为重要

12.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最早的为张之洞创办,1884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13.古绘画(简称古画)定名:作者名、作品名、绘画形制三个内容组成。需要说明的是,绘画形制主要有卷、轴、册等。

古法书定名:作者名、作品名、法书形制三个内容,其形制主要有卷、轴、册、页等。

古织物的定名:地色、图案、技术特征、用途、类别等。

14.中国文物采用质地分类法,其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吕大临(1040-1092)《考古图》即先是按质地对所录器物进行分类,而后再依类进行书籍编撰的,被视为“已知现存世界上年代最早的试按质地分类撰就的,以及比较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5.对文物藏品价值的评估,即对石器、玉器、陶器、漆器、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瓷器、书画等价值的评估,经鉴定,依其价值高低分为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具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等三级。 16.文物应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

17.为国家提供向国家捐献文物者的物质奖励标准。因物质奖励的数量,是根据鉴定捐献文物的价值而定的。如香港着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慷惊捐赠给国家的稀世珍品——“天顺年”款青花筒炉和“永历年制”款褐釉炉。

18.中国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并提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19.南澳I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是我国首次在28米的深度开展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

20.就中国而言,中央设有直属国务院(也曾直属文化部)领导的国家文物局,各省、市、县设有属文化厅(局)领导的文物局(处)或称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21.中国还建立了一个由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协助政府领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贯彻执行文物法规,协调解决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2.在文物管理方面,中国采取分级管理为其原则和主要方式。

23.依照分级管理原则,中国把文物按价值的高低进行等级分类,文物藏品和文物保护单位均划分为三个等级。

24.一级文物的管理权归属国家掌握,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一级政权机构,对管辖下的行政区域的文物负有直接的保护管理职责。

25.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的《上谕》,实为保护当时泉州伊斯兰教的官方文书,现存于福建泉州清净寺内一通石碑。 26.193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布了《古物保存法》。

27.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古文化遗址及古墓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征集革命文物的命令》、《关于保护古文化建筑的指示》等。

28.其中于1950年5月24日颁布的《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文物法规。

30.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原则,坚持“四有”(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建立记录档案、设立保管机构),划出建设控制地带,把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

31.修缮工程审批:“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 32.文物藏品要进行登记,要登记藏品总账与分类账。收藏文物的单位,负有对文物

的整理研究,对文物价值进行鉴定,进行文物分类,加强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文物藏品安全,举办展览和提供使用,以充分发挥文物藏品作用的责任。

33.文物藏品的保管工作要求

34.鉴定准确,编目详明,账目清楚,制度健全,保管科学,查用方便。

35.经鉴定允许销售的文物,在出售时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在出售的文物本体附上标识,如中国出售的文物,系以盖火漆印章为标志。

36.中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

37.文化名城伊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以降,现已公布了62个历史文化名城。 38.文物保护技术分三类:传统技术、现代技术和专门技术。 39.文物保护和维修的原则是保持现状或核复原状。

40.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41.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42.中国古代建筑之历史,(南方)最早见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主要表现为榫棒和干栏式建筑,架空分层是其主要特征。

43.中古建筑依朝代顺序划分为:春秋战国、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

44.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建筑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是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

45.依据建筑木构结构可分抬梁式构架(亦称梁柱式)、穿斗式构架(亦称穿逗式)、混合式构架(指叠梁式与穿斗式混合使用的构架)、井干式构架(又称木楞房,即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形式)、干栏式建筑。

46.浙江宁波北郊灵山保国寺中的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江南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47.斗拱的造型结构、形体大小、所用朵数所起的功能的变化,是鉴定中国古代建筑年代的重要根据之一。

48.乌杨石阙发现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 是我国目前幸存的、大多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的30余处汉阙中,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并发现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的阙。

49.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50.黄琉璃瓦牌楼档次最高。

二、名词解释

1、文物

1现今则将过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称为文物。○2文物是人类创○

3概括地看,一切文物都是一定历史时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遗存的总称。○

期的社会产物,故它又是凝固的历史,除了其固有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外,它还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