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2 22:41: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 导言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基础教学领域要“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初中语文教学重视阅读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扎实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失误比较多,答卷不规范不整洁,语言运用能力低,不能准确表达;许多学生不愿意做阅读理解题,为阅读理解题而忧愁,甚至为此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兴趣。可见,在初中生中开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非常必要。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有一句名言: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么看来,学生在阅读中的有些毛病还是出在教师身上的。

反思后发现我们学校有些语文教师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是很笼统地定了一个语文教学计划,阅读理解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整个初中的阅读训练方案。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师随意性大,阅读理解的教学有时完全放手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检查手段和反馈,缺乏创新,有时忙于各种作业的检查而忽视了自己的主要任务……这些现象说明目前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无序性,这些无规律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式心态。

1

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一些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阅读理解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转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态度,让学生快乐阅读、轻松阅读,喜欢做阅读理解题,最终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新层面,进而增强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生成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语文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喜欢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和发展阅读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扎实学习,符合时代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更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

(三)目前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更需要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为了深化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达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全国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课改研究,重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问题上,美国全国阅读风格研究学会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讨,而且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这一实验正在多所中小学的很多班级中推行,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训练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2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理论:意大利瑞吉欧项目的教学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使学校成为能适应不同个体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儿童是充满天真好奇、富有创造性的,他们是天生的探索者、主动的学习者。本课题借鉴瑞吉欧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评价。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标》主张:“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理解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也不断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用智慧启迪心灵之光才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 (五)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阅读主体(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其言语发生的特征和技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沉浸到文本所营造的情意空间中去,既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也就是说,解读文本可以设置多项性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自我的心声,加深阅读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