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0:47: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云洋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政府绩效审计依据和执业准则

综观西方各国, 出台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前提。如美国上世纪70年代就颁布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明确规定了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与执业准则。1993年国会又通过了《政府工作绩效与结果法案》,使政府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得以完成。澳大利亚《审计法》有对绩效审计的明确规定。但是,在我们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专门法律规定,也没有绩效审计执业准则可循,国家现行的国家审计准则中,没有任何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标准,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更是无从谈起,使得我国审计机关面对绩效审计工作任务只有摸索着尝试。当前,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文件,致使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难以深入,陷入尴尬境地。

(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人员配备相对薄弱

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1.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审计机关人员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大多数是财务会计人员以及财经院校会计、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其专业知识趋同、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统计分析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2.知识老化,缺乏开展绩效审计的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不甚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3.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畏难心理,认为绩效审计范围广、内容复杂,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对其持消极态度。 (三)绩效审计需求与供给矛盾较为突出

多年来, 我国政府各项资金是否花的省、花的值、花的好等问题, 无人问津。由于“绩效审计”的缺失,使得一些领导头脑发热,“形象工程”屡见不鲜, 政府的预算资金往往被低效使用。长此以往,造成了政府财力吃紧,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究其根源, 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很大程度上与缺少“绩效审计”直接相关。对政府而言,应始终牢固树立绩效观念,以约束政府在使用资金时力求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就会遭到“绩效审计”的质疑。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政府怎样花钱,花多少,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花钱之后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尤为公众所关注。目前,在我国政府审计领域中,对绩效审计的需求日趋旺盛,可是供给却严重不足。

(四)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未形成

绩效评价标准是管理部门判断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尺,也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详细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如美国会计总署制定了七条公共部门绩效测试与评估标准,对难以量化的标准则以“优先实践”概念作为衡量标准,并实行了金额化法。相比之下,我国有关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明显不足,还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公认、适用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这造成审计人员对绩效的评价无据可依,也给审计机关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困难,不仅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加大了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积极性。 (五)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不足

当前,政府审计实务发展较快,但是相关理论研究明显滞后,难以指导审计实践,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构建到位,而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如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诠释版本很多,争议很大,而对象、职能、目标、依据、标准、评价指标等零散杂乱,缺乏统一构架的绩效审计体系,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总体来看,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无论在理论上还不成熟,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内容和技术方法、评价标准、工作体系等方面还缺少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审计模式 。 二、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实施严格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准则是根据审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的审计人员和审计行为的规范,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格守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和指导审计实践的依据。由于政府绩效审计本身的特点,使得它在确定审计目标、完成现场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同合规性审计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制定专门的绩效审计准则来规范政府绩效审计行为,以保证审计质量。

(二)抓好人才培养,改善审计手段

绩效审计是目前审计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美国的绩效审计比例之所以能达到85%,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由于我们以前是以财务审计为主,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审计人员较多,但在经济、管理、信息、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律、资源等方面的专家严重缺乏,难以适应绩效审计的要求。因此,必须抓好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引进各类专家,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 (三)提升绩效审计的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要有效提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供给能力,必须加强绩效审计队伍的建设, 需要两手抓一是增加审计人员的绝对量。现实中, 受审计机关编制局限, 不可能大量扩编, 最好的办法是引入内部审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 经过业务培训上岗。二是增加审计人员的相对量,即提升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 对审计人员的学识、经验、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机关需要储备多种专业的人才, 包括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 (四)大力推行绩效管理,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没有绩效评价体系,绩效审计就没有了评价依据,这是各国绩效审计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20世纪70-80年代,首先在西方兴起了一次“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核心特征就是对政府绩效和责任的高度关注,由此,一些国家逐步建立了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并为绩效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事实证明,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期也正是绩效审计快速发展的时期,绩效管理为绩效审计提供了依据,而绩效审计反过来又能够帮助政府不断地改善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