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2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语文

贯彻新课标培养好习惯

湘潭市梅林桥镇中心校麦子石中学周有粮

提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求

贯彻建设自主、合作,开放等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乐于学习、规范书写、使用工具书、预习复习、勤学善问、创新竞争等习惯。培养学生的习惯,对于老师而言,首先要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次要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则要注意转变学生观念,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理念 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 乐学兴趣

书写 工具书 预习复习 多思善问 创新竞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它的新理念集中体现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的把握语文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就要求我

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如何实现这几个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学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究的习惯等等。”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一生。”那么语文教学重点也就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了。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

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珀金斯认为培养运用策略性知识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策略性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的学习技能及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能力,而学习习惯是学生运用策略性知识的重要基础。从学习能力的角度说,学习习惯养成是带有根本性的学习策略。

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习组织性和系统性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学习高效益的具体操作方式。学习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学习活动就不能有效地形成结构化的智力活动和知识结构,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习。

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

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重要条件。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由于学习活动自身的复杂性,学习习惯在形成方面与其他习惯有根本区别。一般说来,某些习惯既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系统训练中塑造,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特点。无意识下形成的习惯大多属于不良习惯。 因此,教师一开始就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学习生涯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避免他们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获得成功学习经验,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乐于学习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习惯。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好问,酷爱刨根问底。这为乐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如果仍然采取以往填鸭式的机械性语文教学方法只会消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无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习惯,要遵循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

其内在的兴趣。比如我在语文课上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眼神和动作,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如“这位同学朗读的真的很感人。”“还有同学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大家给他掌声奖励!”“谢谢这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她独特的感悟!”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学习,不断品尝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打门锤。字是一个人的仪表形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文字来审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已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古汉语词典》等,有条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字典是无声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