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44: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物理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光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ptics experiments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6/3/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光学等 授课时间:从第5周至16周 授课对象:2016光电1、2班 开课院系: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王红成/教授 联系电话:15920689122 Email: wanghc@dgut.edu.cn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实验前把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2.在实验过程中,对需要帮助及有疑问的同学进行单独讲解。3.平时采用电话、email和预约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 课程论文( ) 其它(√ ) 使用教材:《物理光学实验讲义》,王红成、黄晓园等编,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资料:1. 范希智,郜洪云,陈清明,贾信庭,光学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 马宁生,李佛生,光学实验,同济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物理光学实验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普通物理实验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光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光学实验方法、技能及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的物理光学知识。学好该门课程,可以为后续的光电实验课程打下坚定的基础,也可以为将来从事光信息处理或光学仪器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1. 了解基本物理光学仪器的种类、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光联(可多选): 学仪器、实验装置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术,培□C1. 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养良好的光学实验习惯,具备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光学问题理论,以及光学设计、电子电路及光电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2. 采用标准规范的数学物理语言撰写实验报告,培养独□C2. 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立思考的能里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室开放,使学生有更多■C3. 从事光电信息专业所需的技的时间接触实验,并更深入地掌握实验仪器仪表的操作以及术、技巧以及使用软硬件工具的能力 应用方法,并根据学生自身特色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C4. 设计与实施光电信息工程相关及创新能力。 实验,并且能够进行资料的分析与解释 3. 能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对某项工程问题提出实验方案,具备初步的光学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及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C5. 设计光电器件和光学系统的能力 的分析、思维能力。 □C6. 认识时事议题和珠三角产业趋 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且培养跨领域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外语能力 ■C7. 发现、分析及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C8. 培养职业道德以及认识社会责任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36 授课地点:8B224/8B225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物理光学实验预4 备知识及实验准备 5 杨氏双缝实验 3 3 学时 重点与难点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设计) 验证 教学 方式 掌握光学实验注意事项,了解光学常用仪器设备 掌握双缝干涉原理,注意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 掌握双棱镜干涉的原理,注意测d时,单缝到测微目镜的间距大于4f 握双棱镜干涉的原理,二次D实验 综合 D实验 6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3 验证 D实验 ?7 洛埃德镜干涉实验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菲涅尔单缝衍射 3 成像法测出虚光源的实像间距 掌握单缝衍射原理,区别单缝衍射图样与干涉图样 掌握圆孔衍射原理,区别圆孔与单缝衍射图样 掌握菲涅尔单缝衍射原理及实验方法 掌握菲涅尔衍射与夫琅禾费衍射的区别,注意圆孔的大小及位置 掌握透射光栅衍射原理,注验证 D实验 8 9 10 3 3 验证 验证 验证 D实验 D实验 D实验 11 菲涅尔圆孔衍射 3 验证 D实验 透射光栅衍射实12 验 反射光栅衍射实13 验 偏振光实验 棱镜摄谱仪 3 3 意衍射图样的测量与光栅常数的计算 掌握反射光栅衍射原理,注意衍射图样的测量与光栅常数的计算 掌握偏振光原理,注意起偏器与检偏器的角度调节 掌握三棱镜的色散原理,注意棱镜的调节 评价标准 验证 D实验 验证 D实验 14 15 3 3 综合 验证 D实验 D实验 权重 合计: 36 考核内容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大纲编写时间: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1、课程教学目标:请精炼概括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理解、运用、

分析、综合和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

(http://jwc.dgut.edu.cn/)

3、教学方式可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实训

4、若课程无理论教学环节或无实践教学环节,可将相应的教学进度表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