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23:55: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方面,大多数的中小制造还处于初级的加工阶段,自己的研发力量不够强大,依靠的都是现成的图纸,对于新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仍旧力度不足。

2、 产品采购制度不健全。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产品的采购成本可能占到了产品的大部分。成本控制制度健全的大型制造企业对于采购的管理是非常苛刻的,因为一旦缺乏制度的约束,就很可能滋生腐败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品的采购成本,大型制造企业一般会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通过比较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通过对比产品的价格,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等等措施。但中小制造企业由于体制尚未完成建立,常常缺乏类似的采购成本管理机制。

3、缺乏人工激励机制。一个企业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就要重视吸引人才,而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优厚的待遇等软硬条件来招贤纳士。这些方面,大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社会地位,会吸引大量的优秀员工。但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竞争力相对比较弱,员工在工作当中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待遇,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同时,在中小企业里面,许多的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没有到位,认为发生的费用是由公司负担,自己不需要为企业节约成本。

4、 制造费用分配不准确。制造费用的分配需要比较精确的成本统计数据,而在多数中小制造企业里面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即不是由班组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仍然采用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计算机机。有的操作工和班组长不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漏报数据和数据失真,很难保制造费用分摊的准确性。

5、运输成本控制不合理。运输是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涉及装卸、搬本运、包装等多种环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订单的波动性比较大,准确估计发货量难度较大,对于车辆的配置情况不是很合理。在发货量大的情况下需要向社会上租用的运输车辆,造成运输成本的上升;而出货量较少的情况下,车辆和运输人员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6、行政费用超支严重。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企业规模虽小,但五脏俱全。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大型单位来说比较简单,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仍免不了设置或增添若干职能岗位,加上企业需要对外应酬,行政管理费用难以降低,这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7、市场营销费用过高。中小制造企业虽然营销渠道较短,但由于促销活动频繁,销售人员费用过大,单位产品营销费用一般偏高,同时又由于产品比较滞后,往往有退市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只能选择降价促销,压缩利润空间。

3.2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形成的原因

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究其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

5

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并不是十分重视。计算机的普及运用是电子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运用计算机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对制造企业会计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幸的是我国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直接导致成本计量的准

5

确性大打折扣。

2、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任意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在另一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无法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势必造成成本的增加。

3、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改进产品成本,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但是一些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兴趣不高,原因是技术创新需要的成本很高,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但在先进技术引进后企业往往无法马上实现利润的迅速增长。

4、制造业成本资料缺乏准确性。传统的成本核算多数是采用手工记账,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简单的核算,却无法核算出一些复杂的成本分析数据。现在的企业,成本核算十分复杂,需要运用大量的计算机运算,就不能再简化核算,而应该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力求准确计算出产品成本,为全面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四、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构成概述

4.1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构成

中小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十分复杂,但其中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4.1.1产品设计成本

产品设计成本是指企业设计一种产品,从开始到完成整个过程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根据设计方案中规定使用的材料、经过生产工艺过程等条件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它是一种事前成本,并不是实际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结构、材料的质量以及加工的难易程度。产品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和成本消耗,也关系着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效果。产品设计成本根据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功用等方面的各种不同特性设计方案,通过财务核算和预测,估计新产品在达到正式投产之前所需要发生的成本。它是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论证产品设计的是否经济,是否有效,是否可行。

4.1.2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企业为经营发展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采购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订购成本、维持成本、缺料成本三大部分。

(1)订购成本

订购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次采购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费用,如采购人员的办公费、差旅费、邮资和通信费等各项支出。

(2)维持成本

6

维持成本是指为保有物料或货物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3)缺料成本

缺料成本是指因采购不及时而造成物料或货物供应中断所引起的损失,包括停工待料损失、延迟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损失等。

4.1.3人工成本

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4.1.4制造费用

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费和维修费,具体有以下项目: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等。通常说来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4.1.5物流运输成本

物流运输成本是指运输企业完成特定客货位移而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是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消耗的总和。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如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的燃料费、轮胎费、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费、车辆牌照检查费、车辆清理费、养路费、过路费、保险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事故损失、相关税金等。

4.1.6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种类繁多,但主要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税金、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咨询费、诉讼费、开办费摊销、公司经费、上缴上级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4.1.7销售费用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对工业企业而言,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销售佣金、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福利费、差旅

7

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费用。但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生的经费开支,不包括在销售费用之内,而应列入管理费用。 五、加强和改善中小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5.1建立目标成本体系 目标成本是以市场价格为主,以顾客为导向,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与各种市场研究、产品功能分析及成本分析等方法以满足目标利润下的成本。目标成本法是通过顾客为导向,在竞争中求得优势,并设定市场价格上限寄以降低产品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使设计者注重成本的降低,帮助企业各部门管理者在未开始产品生产前就衡量产品成本、功能。 采用目标成本法理念进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使得产品成本符6合战略成本控制的要求,最终达到战略成本控制的目标。因此,在中小制造建立目标成本体系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有利于产品成本的控制。 5.1.1制定产品目标成本 (1)制定产品目标售价 中小制造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市场地位和具有的竞争力,在确定目标售价时要: ①研究顾客需求 不管在什么行业,企业都希望采购的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便宜。不过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军事、石油行业等,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与政治意义,因此对于产品来说,对质量的要求是第一位的,价格是第二考虑因素。 ②考虑竞争者售价 我们需要考虑参与竞争者是谁,竞争者的规模,竞争者属于外资大公司还是国内中小民营企业,我们和竞争者之间的优势劣势,通常情况下外资大公司的定价比较高,我们可以相应提高价格,如果是中小民营企业,则相应降低价格。 (2)制定目标利润 为了进一步改变中小制造企业在其相应领域的地位,迅速建立、巩固起在市场的份额,提高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尤为重要,因此在考虑目标利润时,可以相应降低对利润的索取。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进一步提高产品成本的基础上,保持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适当的提高目标利润。 ⑶制定目标成本 通过对目标售价与目标利润的确定,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产品的控制成本。 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图5.1) 图5.1 制定产品目标售价 制定目标利润 制定目标成本

8

5.2 控制目标成本

5.2.1控制产品设计成本

⑴运用 “产品设计成本”的管理方法节约成本。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各个阶段发生的成本设定目标值,进行先期成本控制,就是在限定的成本条件下进行设计,通过不断降低成本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支出,以此控制采购成本,从而达到节约开支的目的。

企业在投产新产品前,都要由企业的设计部门进行产品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设计出产品使用的材料、经过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条件,为了对新产品是否投产进行决策,应测算该新产品的成本水平。若该产品的成本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则可以投产;若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则应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如减少材料的消耗量、降低使用材料的档次等,经过测算后,使之能够达到可接受的范围。

⑵采用目标成本法控制产品设计成本。从设定目标成本到在设计图纸上实现降低成本的活动是成本设计的中心阶段。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首先估计该产品市场可接受的目标价格,然后确定目标利润,最后倒算出设计成本,并以此作为控制设计成本的依据。采用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设计时所包括的步骤和目标价格的设定、目标利润的形成、目标成本的达成等,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对成本的一次挤压。

5.2.2控制采购成本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⑵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并且相互比较,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也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⑶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不然的话就需要作出详细的解释。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通过不间断的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评价、分析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

⑷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号码、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基本信息,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