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七步教学法-2019年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7:37: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七步教学法

音乐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教音乐和学音乐。教学时应该倡导体验、摸索、探究、合作及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尽管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音乐能力存在差异,但只要我们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每个孩子都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实践中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用七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为了唱,因此要在听好的基础上唱,只有听好了才可能唱好、唱准。听,还可以分辨不同的情绪、音色,对开拓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想象力都有帮助,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不仅可以听优秀的器乐曲,如《龟兔赛跑》、《在钟表店里》,还可以听乐曲、歌曲中他们熟悉的喇叭、火车、鸟叫、鸡叫、牧笛、雷声、流水、钟声、风吹树叶等等,并鼓励他们多留神听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丰富他们对声音的感性经验。在听不同题材、体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与内容的关系,为表现音乐作好准备。

二、唱。爱唱是孩子的天性。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所唱的歌曲多为他们熟悉的小动物、植物花卉、自然现象、与生活相关的

事物等等。学唱前,老师可以根据内容,巧妙地用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氛围,来提高学唱兴趣和欲望。从一个人唱到集体唱,老师应积极引导孩子轻声唱,重在童心应有的感情表达,并在唱的过程中巧妙贯穿歌唱技巧,用老师的范唱来启发、纠正音准、节奏上的错误。学唱过程,要注意放大学生的优点,在鼓励中减少失误,使整个过程生动而快乐。

三、动。平时生活中的孩子多活泼好动、手舞足蹈,音乐教学过程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正襟危坐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孩子们这种健康、愉快、随意、天性中本能的肢体动作运用到歌唱过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歌唱过程可以随速度用拍手、拍腿、跺脚来表现音乐中的强拍、弱拍、次强拍等;可以随音符的长短以走、跑、跳来感受节奏;可以根据内容中的情节来模仿生活中易于表现的动作,如打鼓、摇铃铛、吹号、摘果子、小鸟飞、骑马、洗手绢、点头、打舌、响指等,以此烘托效果、增加气氛。这些动作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状态,可与呼吸、心跳相结合,简单易行,且能与音乐的整体情绪协调一致,孩子兴致高,课堂气氛好。这种动,不要求所有动作整齐划一,只要能恰当表现音乐即可。 四、跳。这种跳与上面的动不同,是集体在老师的编排组织下跳。其形式可以是能够表演的幼儿舞蹈,或者是娱乐性的集体舞一类。这些舞蹈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可边唱边演,用歌声和动作来传情达意,在动作、队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感受力、协调感,并使听觉、视觉、动觉在团结友爱的表演中得

以提高。选材应以注解式――动作直接表现内容,意思明确,动作明了;情绪性――热情活泼,节奏明快,宜于雀跃起舞;情节性――有人物、角色、情节、过程,以境入情。也可采用表演唱的形式,动静结合,说唱结合。一般过程为熟悉音乐、学习动作、进行表演三部分。

五、奏。襁褓中的婴儿,有声响的玩具最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当他们的抓握能力提高时,会拿起摇动,随之摸摸、碰碰、晃动、敲打,并在不同的声响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已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节奏掌控能力,因此,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有节奏地在音乐声中敲打打击乐器是他们最乐意的活动。幼儿打击乐器主要是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响板、串铃、沙球、小锣、小钹、小鼓等等,有时还可以加入音高的铝板琴、木琴。初期可以仅为歌曲、舞蹈伴奏,提高活动气氛;逐渐可以进行简单的打击乐组合练习,可以让他们在音乐中表现不同的场景、现象、速度、强弱时自选一样相应的乐器去伴奏,在练习中认知这些乐器的音色与效果。

六、创。即在多听、多想、多记,幼儿有了一定生活、音乐积累后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即兴创作活动,应该是幼儿教育教法创新、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让幼儿创作音乐来表现游戏中的滑滑梯,他们很可能在钢琴上用音阶上行来表现上台阶,用刮奏或下行大跳表现滑下;表现狮子,他们会选择低音区的音;表现小松鼠,他们会选择高音区的音;表现小兔跳,他们会选择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