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基础全套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0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案首页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章 无处不在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学期总课次 学习目标 授课时间 学时 第 周,星期 ,第 节 1.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历史。 2.掌握公共关系与广告、营销、社交及管理之间的关系。 3.了解公共关系的不同表现与作用。 1.教学重点:本章重点让学生对于公共关系产生兴趣。 (1)引导学生对于公共关系的含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公共关系的源头、发展历程以及含义,了解公共关系学是怎么产生,是研究什么的。 (2)引导学生区分公共关系与广告、营销等方式的区别,了解公共关系的独特个性与方法。 (3)让学生体会到公共关系的四大作用,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作用策划不同的公关创意。 2.解决措施:教学内容类型上应多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主,内容表达上尽量生动有趣。 1.教学难点:了解公共关系这一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与相近对象的比较,明确学习公共关系的意义。 2.解决措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体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述课本内容,更应贴近生活实际,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1.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 2.辅助手段: 多媒体演示。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反思 案例引入 通过介绍上海世博局策划实施的日本“上海周”活动的经典公关案例来引导学生对于公共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一些世博会的照片、报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从情感上更深刻的体会什么是公共关系学。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 1.了解公共关系含义 (1)介绍课本中艾维?李的创业故事,引导学生对于案例点评的三个重点给予重视:公关起源于企业、公关主动原则和公关诚意原则。 (2)介绍爱德华?伯内斯及其主要著作和观点。 (3)介绍国内外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分类、发展趋势。 第 1 页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4)介绍公共关系学说和流派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2.阐述公共关系基本含义:公共关系是为了获得好感和认同而主动开展的活动。 在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公共关系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重点区分公共关系与广告、营销的区别。 (2)公共关系通过活动来达到目的。公共关系通过组织与执行活动来达到预定目的,组织活动并且让公众知晓,传达信息与精神然后获得好感。 (3)公共关系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区分公共关系主体的一个重要指标,谁主动便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表现 1.公关与广告结合。广告更多地是一种硬性推销,是一种信息的“轰炸”,而公共关系是一种软性的信息发布,更多地是一种特别的“心理战”。二者的结合表现为 “广告公关化”。 2.公关与营销结合。营销的直接目的是销售,而公关的目的是个人或组织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前者是为了刺激需求,增加销售业绩,而后者是为了增加认可与好感;再而前者硬性的信息推广色彩明显,公关却不是如此。二者的结合表现在:公关被称为无形的营销术。 3.公关与社交结合。公关不等于社交,一方面社交活动只是公关的表现形式之一;另一方面社交的目的抽象而不统一,而公关有获得认同与好感的具体目标。 4.公关与管理结合。公关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但公关不是管理的全部,对于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管理来说公关也具备一定的作用。 第 2 页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作用 1.公关作为价值“发布者”。解读“《功夫熊猫2》中的成都元素”案例,让学生了解每个公关主体“价值接受者”与“价值发布者”的职能。 2.公关作为关系的“润滑剂”。解释案例《一封来自小燕子的致歉信》,旅馆实施这一活动有效地缓解了旅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甚至还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3.公关是强身的“运动场”。结合《哈药总厂超标排放的危机应对》案例,通过介绍哈药的危机应对措施,体现公共关系活动起到治病疗伤、强身健体的功能。 4.公关是形象的“大展台”。 教学小结 通过对公共关系基本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公共关系含义,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区分并体会公关与广告、推销、社交与管理的区别与结合,更进一步清晰的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与主要内容,再而体会公关作为价值“发布者”,关系“润滑剂”、强身“运动场”和形象“大舞台”的作用,引导学生不仅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共关系,并且对于公共关系产生好奇与兴趣。 课后思考讨论 1.公共关系的定义是什么?该如何用图例解释公关的含义? 答:可根据教材定义作答。 (1)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为了获得好感和认同而主动开展的活动。 (2)图例: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2.在网络时代,如何理解“公共关系无处不在? 答:可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结合公共关系的表现与作用作答。 互联网的运用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革,由于互联网的影响,传统的公共关系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存在于每个活动环节。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