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6 10:1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资兴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袁寒梅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0期
摘 要:资兴市是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强产业、统城乡、建小康”总思路,突出转型升级主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了一条可持续的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资兴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一、资兴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为经济转型注入活力
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090万元,建设了资兴大道、东江大道、郴永大道(资兴段)、唐鲤大道、东环路、矿区供水管网改造、矿区道路提质改造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33.84亿元,为提升城区矿区道路档次,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外部投资环境,促进旅游发展,带动资兴经济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支持采煤沉陷区治理。2006-2010年,投资4.5亿元治理采煤沉陷区,其中:国家和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直接投资2.8亿元(其中从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中拨付3569万元),比国家计划增加投资1.4亿元;撬动受益单位和个人投资1.7亿元。重点解决沉陷区内5000多户18000人的安居问题以及区内居民就学、就医、用电问题和交通运输问题。2016年,资兴市编制了《湖南省资兴市北乡片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拟投资66亿元实施27个项目,对现有沉陷区83.9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
三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0-2016年,资兴市累计投入住房保障资金30多亿元(其中从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中累计拨付2.21億元,占总资金量7.4%),建设棚户区27310套、面积152.2万平方米,目前已安置完成22178套,近6万人告别了“蜗居”,住上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保障房。2016年,资兴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76平方米,高于全国水平。
2.化解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让群众安居乐业
因煤炭资源枯竭,原资兴矿务局所属宝源、宇字、唐洞煤矿及相关联企业纷纷破产改制,涉及矿区职工及家属6万多人,其中有2万多人因企业破产下岗失业后生活困难。十年来,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大培训力度和救助力度,改善民生,努力为下岗工人和失业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让下岗工人和失业农民学习新技能实现再就业。截止2016年底,全市已举办产业精准扶贫、电焊、电工、计算机、特色厨师、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竹木根雕、花卉苗木、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农民砌筑工等各类培训班1079期,培训人数54197人,实现新增就业2万余人,带动3.2万个家庭增收致富。二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将符合救助条件的低收入群体纳入了社会救助范围,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标准逐步提高,救助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积极打造“阳光低保”,社会救助工作荣获省级示范县市。近十年来,资兴市城乡低保累计支出3.246亿元(其中从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累计安排6900万元)。三是加强对破产改制企业社区管理工作。加强对移交地方的宝源社管中心、宇字社管中心、唐洞社管中心、精细社管中心、煤电焦化社管中心有关社区社会事务的管理,给予经费保障,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设了2个社区:在东江采煤沉陷区居民区设立了迎宾路社管中心,在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建立了民生南路社区。每年春节前夕,财政安排40万元专款,用于走访慰问煤矿社区特困户。四是加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2011年7月1日正式启动新型社会农村养老保险,同步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并实现了全面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2007年的216277人参保、参保率91.9%,提高到了2016年的235652人参保、参保率99.87%。 3.治理矿区环境和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
2010-2012年,投资3.17亿元,实施54个项目,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恢复治理。重点治理了三都煤矿区、东江湖周边矿区和东部乡镇非煤矿区废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面积达1537.87公顷,有效保护了矿区3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了20余亿元直接经济损失,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恢复了矿区地质环境,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十年来,资兴市大力治理污染源,关闭取缔小造纸2家、小冶炼5家、小化工厂5家、小焦化厂14家、小水泥厂5家;推进电力、水泥、冶炼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共削减化学需氧量1353.94吨、氨氨205.49吨、二氧化硫5056.96吨、氮氧化物17347.53吨。重点加强东江湖保护,2015年以来,共投入16.4亿元治理与保护东江湖,在整个东江湖流域建成较完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生态保育体系和环境监测监察体系,东江湖水质长期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着力打造数字化环境管理平台,11家重点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 (二)内生动力培育加快推进
1.经济发展持续提速。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6亿元,年均增长16.7%;财政总收入达到30.05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7亿元,年均增长23.1%;固定资产投资319.7亿元,年均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年均增长16.3%。 2.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狠抓华润鲤电、丰越环保、金磊水泥等传统企业节能技改,提升企业科技含量。积极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淘汰水泥产能38.2万吨、焦炭产能39.8万吨。主动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过剩产能,削减钢铁产能30万吨。大力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煤矿企业由2007年的28家整合为2016年的8家,其中地方小煤矿整合成4家。积极开发煤化工新产品,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原煤附加值。积极重组“并转”,先后对东江冶炼厂、三都水泥厂等企业实现重组“并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华润鲤电、煤矸石电厂粉煤灰为基础材料发展了泰兴新型环保建材等一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培育了青岛啤酒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3.替代产业快速培育。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做靓文化旅游产业,以創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百亿投资计划”,东江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流华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以上,被列入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大力发展,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先后发展了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链,成功引进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旗滨光伏光电玻璃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精心打造“绿色数据谷”,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成为全国最节能的数据中心,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获批“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
4.园区建设日趋完善。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打造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园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完善了资五产业园“两纵三横”路网建设,实施了园区城市综合体、园区污水处理厂、供电供水等重点工程,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2016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748.6亿元,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470.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60.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亿元,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2.1亿元,园区经济总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湖南省、郴州前列,园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顺利
2016年资兴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93.9%,比2014年提高4.1个百分点,经济强县考评结果排全省第4位。
1.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6亿元,是2007年的4倍,年均增长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267元,比2007年增加71695元,年均增长17.2%。财政总收入30.05亿元,是2007年的4.64倍,年均增长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7亿元,是2007年的5.79倍,年均增长21.6%。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5.3亿元,是2007年末的3.52倍,年均增长15.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8亿元,是2007年末的3.20倍,年均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319.7亿元,是2007年的9.63倍,年均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是2007年的3.89倍,年均增长16.3%。
2.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31元和17104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5.5%;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郴州排名分别为第5位、第4位。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1.76平方米,人均储蓄存款3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