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系二级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5 14:55: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院系二级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摘 要:院系二级管理是当今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院系 二级 教学管理 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为各高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多元化,高职院校院系一级管理体制逐步显出其弊病,出现了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效率低下,难以调动系部积极性等现象。就日常教学管理而言,一级教学管理模式无论在管理力度,还是监控力度上都难以适应当前形势。而学校往往把精力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与管理上,深层次的教学管理问题却亟待探讨和解决。因此,高职院校推行二级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

院系二级管理指高职院校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就是要构建学院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分工协调,系部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核心是降低管理重心、合理分权、充分授权,充分调动系部对教学资源配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管理问题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与各系管理责权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出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不顺、责权不明的情况。权力分配体系是校内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的灵魂,也是二级管理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主要表现在各部门的基本职能没有明确的划分,职能上存在过多的交叉和重叠,学校过程管理仍然过多地集中在院级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具体表现为教务处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多、过细,导致教务处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容易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疏漏,且难以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潜心研究,同时,教学系部工作积极性差、不愿配合。实际上,各系管理任务重,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自主权,而在如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员调配、引进人才、经费等具体方面存在管理权力缺失,而诸多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学院职能部门,各系只是被动的执行机构。此种局面使相关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也不利于工作正常开展,相应地导致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有些工作责任不明导致出现问题无法加以追究,必然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管理制度配套体系建设滞后,资源配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制度体系残缺,对相关问题缺乏配套的制度建设,缺乏必要的相关制度支撑;制度之间相互矛盾,缺乏呼应,形不成合力,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时会出现口径不一致,相互矛盾,乃至相互掣肘;制度内容相互交叉,权责不明,一方面会造成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又可能会造成职能部门之间的推诿与扯皮等等。例如,学生因为外出实习或实训,给学生管理的相关部门,如各系部、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等带来了工作的复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各个部门不能互相协调,学生一旦在外出现状况,那么就会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因此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就会出现漏洞,学生管理会出现真空区域。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把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学院的硬件建设和管理之中,系部的教学与科研设施建设滞后,造成系部资源配置偏低,制约了其发展。具体表现在教务处对办学资源的集中控制过于严格,教学系部不能自主开拓、分配和利用办学资源,这样就可能导致办学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够高,教学系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等、靠、要”现象严重。在各系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上,为了做大做强优势专业,而有意识向优势系部倾斜,把大量优质的人力和财力资源配置到优势系部,牺牲弱势系部的利益。结果造成了发展的恶性循环,弱势系部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萎缩,必然引发矛盾,最终整个学院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对一些能够进行社会培训的资源,学院不能做好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能积极提供各系联合办学、建设公共教学资源的平台。

三、完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院、系二级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权利

在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要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首先要明确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与系(部)的职责。其中,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确定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负责校园基本建设,人才的引进、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设备的投入、精品专业(课程)的建设等关键性指标,权限主要是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等全局性工作。各系是学院内部的二级办学管理实体,应加大各系在组织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人事权和理财权,同时承担相应的教学管理责任。学院应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制度,尤其是政策上的导向与控制,使系部不偏离学院的中心工作,使学院能够对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

1.明确教务处和教学系部职能的划分

要使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责下放,必须对教学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确立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教务处和教学系部职能的划分为:

首先,学院教务处承担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代表学院全面行使教学工作管理权,其工作职能应由过程管理逐步转向目标管理。职能由统管全院教学转变为指导、评估检查、服务。重点和主体应放在目标质量标准、教学活动运行规范要求及对教学系部的监督上,同时应结合教学运作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和监控,并应对教学系部教学活动必需的教学资源予以协调服务和保障。教务处行使制订目标、监控考核、政策研究、宏观调控对外联络等职能。

教学系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学院的目标要求。其职能的重点要放在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上,以发挥教学管理的直接和基础作用。教学管理的任务和职能应在实现院级管理目标要求的同时以教学活动及过程的管理为主体,学院把必要的教学管理决策权限下放给各系。

2.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进一步明确每层管理者的职责,协调院、系级教学管理者职能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尤其重要。

首先,教务处教学和教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应转变为指导者、服务者、沟通和协调者、监督者与思考者。教务处应从传统的发号施令转向对教学系部的管理指导,转变“官”本位的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实行二级教学管理使教务处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教育管理理论和创新学术研究中去,系统思考和统筹学院规划、专业建设等方向性工作。

各系的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是教学秘书,他们是院、系及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链条。其工作从属于学院教务处和本系,受双重领导,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管理教学行政事务,围绕教学活动主体做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应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管理者的力量与智慧,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其充当多重角色:积极的组织者、细致的服务者和务实的协调者,起到不可替代的联络、协调作用。

(二)建立配套的制度保障,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二级管理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将制度和权力进行捆绑。为了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情况,权力下放一定要伴随着制度完善,一方面学院要加强宏观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系部需要在学院宏观制度的框架内建立适合本系发展的具体管理方法,放手进行灵活的、具有创造性的微观管理。例如在经济政策和分配制度上实行改革,以充分激活内部动力和办学活力;建立相配套学院与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价体系制度等。同时各系的微观管理要梳理工作流程、规范管理程序,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化、完善相关制度,使制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学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组合和整体优化,是高职院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推行二级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将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由“学院化”转变为“系部化”,使办学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性”,最终使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