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35: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周

1-2 唐诗繁荣表现

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

《全唐诗》收录2200多诗人,48900多首诗歌 加上《全唐诗补编》(陈尚君) 共3200+诗人,50000+诗歌 无论身处何处、身份如何,都会写诗

2.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体裁:三、四、五、六、七、杂言诗

古诗、乐府、律诗、绝句(尤其律诗和绝句,在唐代开始成熟,并成为中国传统诗歌典范)

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李杜小李杜、韩愈白居易等…… 【体裁、作家、流派、风格是衡量文学繁荣与否的四个参数】 1-2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丰裕的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与文学发展不一定亦步亦趋)重要原因 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 二、清明的政治环境

表现:1、开明的文化政策:文化共荣 与日本遣唐使、胡人等少数名族的交往

三、风行的诗赋取士 进士科举取士

刺激诗歌教育→群众基础 四、活跃的社会思想 侠—风骨 儒—兴寄

↑相反相成。“兼济天下”的胸怀 释—兴象 道—文辞

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

唐诗的特质,包括其风骨、兴寄、声律、辞章、兴象、情韵等等。 一般而言,凡具有唐诗特质的诗,皆可称为“唐诗”。

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五、深厚的文化积累

继承了历朝历代深厚的文学传统

重要的是怎样继承,不是只要有前人的文学传统就能致使下一个时期文学的繁荣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 别裁伪体→剔除不合理的东西,继承多方面的传统

六、庞大的寒士群体

寒士:魏晋南北朝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在唐代(此概念更宽泛而流动)指地主阶级里面居于中下层的文士。

他们是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力量,创作的诗歌有时代代表性,并占主导。 相反,唐代的贵族文学不占主导。

唐诗:盛唐牡丹

唐朝文学的筋骨气韵全部展现在唐诗上。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中国古典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深远,且流传广泛。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可以说,唐诗是一朵带着大唐雍容华贵的皇族气韵的骄傲牡丹,端坐在大明宫的殿堂之高。

1-5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唐诗较重视风神情韵,宋词则更为关注筋骨思理。唐人好牡丹,容华贵者也;宋人独喜梅花,暗香思议,不张扬而为芬芳。这或许就是唐朝与宋朝的区别即外露与内敛之别。因而内省与思辨便是宋代的文学特点之一。王国维认为“唐之诗,宋词,元之曲,皆为一代之文学”。

1-6宋词的起源:宋词真正的起源或许是隋唐之际。因为,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其理论依据可举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音乐从先秦到隋唐,大概经历了“雅乐-清乐-燕乐”的三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