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如何反思国民党丢失大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3:40: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蒋经国如何反思国民党丢失大陆

内战期间,蒋经国拟抛开国民党,依赖秘密组织反腐败反官僚 内战剧《北平无战事》热播,从不露面、只存在于电话中的“建丰同志”,俨然成了该剧主角——“建丰”,乃蒋经国之别名。内战期间,国民政府面临两重艰难任务:对外,欲从军事上击败中共;对内,欲从政治上刷新朽腐。“建丰同志”当日即致全力于后者。而其主要手段,乃是“秘密组织”。

蒋经国最初拟利用“三青团”的力量,以抗衡、肃清国民党的贪腐。“三青团”创建于抗战初期,名义上虽附属于国民党,但受蒋介石支持长期独立运作,以“反对党政腐化”为其政治诉求,如1941年团中央曾发文,号召全体团员向当局举报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对沦陷区资产的“接收”变成“劫收”,贪腐之风更烈。其时,蒋经国已出任“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在其策动下,1946年9月,三青团通过决议,号召全体团员发起以“反贪污、反官僚”为核心内容的“三反运动”。

此次“三反”,有对内、对外两个层面。对内,要求“实施团员财产总登记”,全面清查团员个人资产。对外,则成立各种秘密组织,调查、揭发各地党政军贪腐,主要集中力量揭发“大员”。如在平津地区,曾秘密成立“燕廉”,直属蒋经国领导,“要把平津各地的大贪污案,……从速揭发几件”。

但可惜的是,一者,三青团当日,已拥百万之众,内部组织已不单纯,财产登记阻力重重;二者,三青团距权力核心较远,在揭发“大员”贪污问题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燕廉”虽耳闻诸多关于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贪腐事宜,但“掌握的情况又不具体”,无法举报。

因种种派系斗争,1947年9月,三青团被彻底并入国民党。次年4月,蒋经国遂又秘密成立“中正学社”。据学社副书记方庆延回忆,蒋经国为该组织赋予的使命是:

“当前,国民党内部腐化,而共产党恶化,都不能成功,我们主张?一次革命两面作战?,既反对共产党的恶化,也反对国民党的腐化,两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要完成这个伟大革命使命,就必须发展?第三种势力?。”

所谓“第三种势力”,即独立于国民党之外的秘密团体。最核心的组织是“中正学社”,参与者仅21人,全部由蒋经国亲自指定。其外围秘密组织,名曰“铁血救国团”,初成立时有成员50人,后发展至200余人,主要是各大学复员的青年军学生。这两个秘密组织之外,由蒋经国掌控的公开政治力量,尚有“戡乱建国总队”,约有数千人。1948年蒋经国上海“打虎”,主要倚仗的,就是上述组织的力量。

1949年,蒋介石为祝贺蒋经国40岁生日题字

去台湾后,蒋经国反思既往,认为改革欲成功,须彻底抛弃旧组织

蒋经国的上述做法,均得到了蒋介石的大力支持。蒋氏父子之所以选择采取秘密组织的形式来刷新政治,乃是基于两个层面的反省。如蒋介石所言,其一,在宏观层面上,“此次失败之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先已放弃崩溃。”——所谓“旧制度”,乃是指国民党一党训政,所谓“新制度”,乃是指1947年国民党正式“行宪”,即结束“训政”,开始实行民主宪政。

其二,在操作层面上,“当政二十年,对其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著手,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党应为政治之神经中枢与军队之灵魂,但过去对于军政干部无思想领导,驯至干部本身无思想,而在形式上,党政军三种干部互相冲突,党与军政分立,使党立于军政之外,乃至党的干部自相分

化。”——显然,所谓“党应为政治之神经中枢与军队之灵魂”,换言之,即惋惜国民政府未能如共产党那般,由党指导政府,由党指挥军队,故酿就此等惨败。

上述反省,被蒋介石郑重写入日记,复交蒋经国阅览;蒋经国阅后,亦将其郑重抄入日记,并谓“这是失败基因的深刻检讨,亦是重整革命的正确南针,我们必须随时随地、至诚至谨加以领略,服膺与力行。”

既然旧制度已崩溃,新制度未确立,且旧干部“只重做官”,同时为免去不必要的政争,蒋经国自然也就只剩下另造“秘密组织”一条路可以走。简而言之,即国民党已不可救药,非另起炉灶不可。迁台后,蒋经国曾对蒋介石明确建言,能否抛弃国民党旧组织,是改革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先决条件:

“目前从事于新的组织,如不脱离本党之组织形态恐难于形成,而吾人在此时是否根本抛弃旧组织之决心,此实为组织之先决条件,盖一般青年对于本党已完全失望矣。”

此节,蒋介石亦并非不知。早在1937年,蒋介石即已有抛弃国民党另造新党之念,并希望将中共纳入其中;抗战胜利前夕,更有抛弃旧国军,另造新“志愿军”,并亲自出任军长之计划。但前此种种,皆未能彻底实施,反走上了一条叠床架屋,党内造党,军内造军,加剧派系内耗的歧路。从这一角度而言,败退台湾,于蒋氏父子,实是摆脱旧疴、另造新局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