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7:42: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的发展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幼儿园:YLL1001
摘要:本文从论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开始,接着举例分析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最后列举了一些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
关键字:亲子关系、儿童心理、
一、前言
亲子关系作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具有强烈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人际关系,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础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
20世纪50年代初,鲍尔贝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对在非洲正常家庭中成长和养育的儿童做了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儿童心理健康关键在于和谐和稳定的亲子关系。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气、青春气的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形成因素。
二 案例分析
1、孩子的逆反心理看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四岁的小滔被妈妈要求从幼儿园回家就要练习写字和算术为上小学作好准备,妈妈认为很有道理,小滔却说:“我从幼儿园回来已经很累了,我想和小朋友玩,看电视,写字和算术等上了小学我自然学会,你们大人下班后干什么都可以,为什么我却不行?”
这个四岁多的男孩说的是不是很有道理呢?可是父母们常把孩子的话当做耳边风,而非要孩子按照大人的一直和按去行事不可,所以首先是家长“逆”孩子的心理规律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孩子也就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孩子的精力和时间不是用在自主的学习和生活而是用在千方百计来“对付”家长的强制,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家长,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规律,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必然会碰钉子,不仅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状态,而且还会造成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障碍,影响孩子的人格健全。因此,父母应该解除自己的封闭状态,多听孩子说话,每天全家人最好有一段轻松坦诚交谈的时间,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游戏、听音乐,散步等。如果孩子感到家里是一个宽松的环境,父母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就会坦率的畅所欲言,同样父母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工作与生活中的苦恼说个孩子听,并请孩子帮你出出主意。尽管孩子的想法也许很幼稚,但却可通过这样的心理沟通使孩子了解社会,也理解父母事业和生活的艰辛。事实说明,只要你能创造这种两代人无话不谈的心理气氛就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最大的成功,就可以为亲子关系的协调架起一座畅通的“心桥”。
2、 孩子的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与亲子关系
案例:文文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斥声中长大,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女孩,各方面的发展都显示出比同龄的孩子要快,但是文文的母亲性格暴躁,容易生气,因此文文一旦犯一点小错,母亲就会大声训斥甚至打她,文文会边哭边叫“我不敢了,我不敢了??”奇怪的是尽管母亲如此对她,她却仍然依赖和粘着母亲,去哪没有母亲就不去,吃饭没有母亲不吃,睡觉更如此,表现出既害怕敌视有依赖父母的现象。
心理学家霍妮说:“儿童的异常行为始于儿童期那种制造焦虑的那种环境,特别是不正常的亲子关系。”神经症性格结构萌发的根源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或者是说父母对待孩子的不人道方式。如果亲子关系是积极的、温暖的,是建立在真正的爱之上的,那儿童就易得到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正常的发展;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反应是冷漠的、表面的和攻击的,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这对于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使之陷入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由于儿童的无助感、恐惧感和由敌意而导致的内疚感等等,使得他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对基本敌意压抑产生的就是进本焦虑。它意味着由父母硬气的敌意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将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世上的一切人,使儿童确信世间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对他都潜伏着危险。
三 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一)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1.父母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P.M.Symonds在研究中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等;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有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而逆反;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依赖性强;让父母服从自己的还字有很强的进攻性。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学者D.Bumrind、A.L.Baldwin、日本学者诧摩武俊等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
国内在该领域研究也相当深入,如望欣等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与儿童的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过分干涉,严厉惩罚与儿童的焦虑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另外,孟育群采用《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和《亲子关系诊断测验。进行了关于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的过表明:父母的管教态度与儿童人格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进一步的出结论:父亲管教态度对儿童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较母亲更为显著。
①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儿童影响的研究 父母文化程度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和儿童的发展,父母的职业类别则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物质生活等,这些都与他们的自尊、抱负、价值观密切相关,转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行为方式,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发展。
②父母意识对儿童影响的研究
父母意识主要是指父亲母亲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够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中国学者桑标等运用自行设计的母性意识、父性意识调查表对300对父母做了平谷和分析,探讨了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结果表明:母性意识可归为13中主要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9.6%,其中最最突出的是自我丧失感和亲子一体感;父性意识可归为9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51.2%,最为突出的是对家庭的接纳感和责任感。目前的研究一致认为,父母意识往往体现了父母的价值趋向,进而影响他们的教养模式及对孩子的态度。父母意识概念的提出,超越了以往儿童个性发展研究中只关注父母教养方式等外显因素影响的局限,开始探究父母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内在的本质的影响。
(二)亲子关系对儿童不同心理侧面发展影响的研究 1、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M.Symonds,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围绕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一系列研究印证并丰富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有关结论,即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决定性的影响。另外,我国学者孟育群通过测量和分析,认为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型、父亲干涉型和母亲消极拒绝型对少年人格因素的影响极大。亲子关系中父母教管态度不一致型对少年14种人格因素中6种因素均有影响;干涉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型父母管教下的子女,一般身心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忍耐力差,依赖性强、缺乏远大目标;而父亲的溺爱型则易少年人格发展受阻,影响情绪发展,易动感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2、亲子关系对儿童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学业成绩与亲子关系和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除智力底下和受教育机会缺乏之外,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状况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但近期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并不是直接影响儿童学业的,而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对学习产生间接的影响。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不仅有个体认知能力和智力结构因素的影响,还常与儿童的某些行为问题及类型有关,继而与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中的某些心理行为特征有关。因此,对儿童学习困难的干预,不仅要改善个体认知能力,还要注意矫治其行为和情绪问题,而解决行为问题,又要重视对家庭心理环境的改造和亲子关系的改善。
四 小结
因而从婴儿期起就要重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总之,能否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其后天人格发展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不良的亲子关系,甚至可以说有的问题就是由童年其不的亲子关系发展导致的。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文化的急速变迁,青少年学生与父辈之间存在的代沟差异日益明显,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健康人格,优秀的情商,能够提高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