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1:07: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年5月10日星期五上午,“小学语文教学 会刊”QQ群的讨论话题是 “文体教学”。以下是经过整理的讨论情况。 李红云:
各位老师, 在小语课文中,有多种体裁的文体,散文、诗歌(童谣、古诗、儿童诗等)、小说、剧本、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童话、说明文、小品文等等,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教师在选择教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文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有准确的文体意识,对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无疑会事半功倍,乃至对将来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然而有些文体特征明显,容易区分,有些文体特征并不明显,需要斟别后才能确定,有些文体又有交互性,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在今天的话题中,我们先就寓言、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文本进行讨论。 一、寓言、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二、教学时从哪 些方面入手,寓言、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的文本价值如何体现
三、如果要做课外拓展,从哪里进行?落在读的上面,还是落在写的上面 四、敬请讨论时围绕《螳螂捕蝉》、《盘古开天地》、《牛郎织女》或《神笔马良》、《自相矛盾》等课文进行。
五、如对以上几种文体的课程价值与教学策略有精彩见解,可以跟帖,以便于群内老师浏览、交流、讨论、学习。
抓文体、学方法、悟情感
立足文体特点,凸显文体意识
往事如烟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该立足文体特点,凸显文体意识。有文体意识,就是应该让学生了解该文体的最本质的东西,无需做文学理论的阐述,比如教学剧本就要学生把握戏剧冲突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沧州张东兴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根据文本的不同表现形式,还要根据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过程,不同的文章要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语文的魅力在于内涵的丰富与生动,而不在于外在的机械的规定。
我觉得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是对的,如成语故事,有本义,有寓义,有引申义等。如寓言,是换种说法讲道理。如果我们用生活的真实去看寓言故事,就误入歧途了。比如《盘古开天地》本身就是个神话传说,就不能从真实性上去研究。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故事是千百年来人们代代相传,传下来的,优秀的故事,还要传下去。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文体意识,也没有必要过分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去讲。知道个大概就行了。从目标的达成上讲,仅仅限于“了解”即可,而且是“大体了解”,否则就超出课标要求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文章就是“故事”,至于到底是什么故事,没有必要去纠结,有些连老师也分不清,何必要求孩子们呢? 关注“人文性”,而非故事的真与假
嘉兴徐如松神话教学,追求的是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我小时候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等故事,现在留下的,不是言语形式,而是人物的美好情感。所以,神话教学,关注点在于“人文性”
江苏刘飞神话这类文本,去追究所谓的真假,是对神话文体的不懂 应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沧州张东兴有些故事是前辈的前辈讲给前辈听的,前辈又讲给晚辈听。这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当代人不能把传统文化的精品给丢了。有义务将这些故事讲给下一代人听 。语文课要有这样的功能。这是责任。设计语文课的时候也要有这样的站位。
“学方法,悟情感”
苏州郑先猛教学的目标设定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寓言、成语故事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这类文章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简单说“学方法,悟情感”,在此基础之上:1、引导学生阅读同类的文学作品,深化学习的效果;2、鼓励动笔,创造的去写写。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故事化”的教学形式
学生用口语化语言讲故事
江苏刘飞其实像《牛郎织女》这类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它的特质之一就是口耳相传,语言口语化。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当像张老师说的让孩子讲故事,用口语化的语言讲故事。
江苏梅志军神话、寓言也好,民间故事、成语故事也罢,落脚点都是故事,因为“故事”就是它们的文体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就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既然是故事,就应该有“讲故事”的环节。让学生“讲”出来,而不是“读”出来,甚至能“演”出来,那样“文本语言”就真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了。 沧州张东兴同意梅老师的说法,其实,像“相声”这样的课,真的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去读,然后分小组合作表演,加上点评就行了。语文课是可以这样上的。这样既达成了阅读的基本要求,又培养的口语交际能力,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还让他们接触到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沧州张东兴现在的很多课,都是学生要讲给老师听,说给老师听,给老师回答问题,这都是教本位的做法。应该是学生讲给大家听。这样才是对的。 亲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边读边想象”
沧州张东兴在《换种视角来阅读》中,我谈到,要建立文本与学生的关联,不要让课文远离孩子们,让他们觉得课文跟他们没关系。是呀,像《牛郎织女》《螳螂捕蝉》《神笔马良》《盘古开天地》这些跟孩子们有什么关系呢?离他们太远了!怎样让孩子们与课文亲近起来呢?也许需要一些角度,比如“牛郎织女”,我们可以联系“七夕”鹊桥会的文化,也可以从天空中星的文化谈起,这样故事就离孩子们近了。如《神笔马良》,我们可以从“愿望”来让那个孩子们亲近,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笔,你会用它来做什么?表达孩子自己的愿望,这样就与孩子们亲近了。再如《盘古开天地》,讲故事中的内容用箭头的形式和现实世界对应起来,一边是神话故事,一边是现实世界。像这类的课文的教学,也许要用到很多的阅读方法,但是,最重要的一个不要忽略,那就是“边读边想象”。这样的阅读方法是必需的。边读边想象,不一定是某些老师所说的“闭上眼睛,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时候带着某个问题去默读,也是在落实“边读边想象”。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借助画简笔画,或者贴简笔画,用一些箭头和文字来描述当时的情况,这也是在“边读边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