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对哥特式写作风格的个人创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9:39: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埃德加爱伦坡对哥特式写作风格的个人创新

一﹑简介

1.哥特式写作风格的传统概念

哥特式风格写作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其最大特点即怪诞或复仇故事发生在黑暗恐怖的哥特式城堡。配以遥远年代或荒野等背景,主人公往往处于被囚禁或鬼怪缠身的境地,作者由此营造一种哥特式氛围让读者感到无助与恐慌。 2.哥特式写作风格的发展

直至18世纪90年代哥特式小说逐渐发展成了两个派别:恐怖派与伤感派。恐怖派旨在坚持传统写作方式并通过注入病态的邪恶来增加神秘与恐怖效果。这两种哥特式写作流派在多个方面影响了美国作家们。无论如何,死亡与黑暗依旧是哥特式小说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爱伦 坡对哥特式写作风格的创新

毫无疑问,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继承了传统哥特式写作手法中的一些特点,如:压抑的氛围,谋杀与鬼怪等情节。然后他并没有盲目的模仿前人的写作,而是融入了自己擅长的心理冲突描绘与其他创新元素,从而形成了他独有的哥特式风格,成功地将其自我特色缓缓注入了他的作品当中。本人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物与背景相结合

在爱伦坡的小说中,恐怖效果已经不再单单依靠独立的背景或情节,而是与人物紧密结合,通过将背景,气氛与人物心理结合于一体来达成。故事情节也不再是冗长且涣散的传统哥特式风格,取而代

之情节变得紧密且张力十足。在《黑猫》中,背景已不是设定在阴森黑暗的城堡森林等狭隘地域,坡从开头至结尾通篇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及变化揭示出了主人公的人性堕落,以一个真正恶臭无比的内心作为全篇背景,塑造了一个比一般哥特式主人公更加邪恶的人物,也给以读者一种全新的哥特式恐怖体验。 2.人物心理化

在参考传统哥特式写法的同时,坡对他的故事进行了深一层的发展,他把故事人物心理化。他对德国式和超自然的恐怖失去了兴趣。坡认为人都有疯狂的倾向。因此,在他的恐怖小说中,大多数人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黑猫》中,主人公我就渐渐显露出精神问题,从一个无比善良的人变成一个谋杀黑猫和妻子还匿藏尸体的残忍凶手,体现了主人公的精神分裂与人格缺失。 3.第一人称的使用

传统哥特式小说主要以主观性叙事方式,此方式让叙事者在文中酣畅淋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心理活动等,从而给以读者强烈的主观性干预。用以代替大多数传统的第三人称主观性叙事,爱伦坡情有独钟地运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显然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并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在《黑猫》中,第一人称我的运用使坡全方位地叙述了主人公复杂邪恶的心理活动,向读者揭示了主人公是如何逐渐唤醒其内心的恶魔从而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同时最大程度的把读者置身于幽暗鬼魅的哥特式故事本身中去,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结论

一言以蔽之,爱伦坡为哥特式风格写作的发展做出了他独有的贡献。在原有的传统哥特式写作基础上,坡恰当地注入了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具体且多样地营造出更加恐怖的氛围。正是爱伦坡这种勇敢的尝试与不怕被其同时代作家孤立的精神给予了他美国恐怖小说之父和心理小说鼻祖等称号。爱伦坡特立独行的风格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恐怖小说爱好者的心中,他对哥特式写作手法的创新已经影响了许许多多作家,并且也注定将在未来熏陶世世代代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