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选择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1:51: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际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每题1分):

第一章:

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 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 两种要素 。 3、在完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 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7、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国际贸易的格局、国际贸易的条件、国际贸易的收益。

第二章: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 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 相对 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 机会成本 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 劳动生产率 的绝对差别; 劳动生产率 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 劳动生产率 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 线性 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 直 线段。

7、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

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C、

A、李嘉图 B、罗布津斯基 C、哈伯勒 D、穆勒

第三章:

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 赫克歇尔 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

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 商品价格 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4、罗伯津斯基定理说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

5、依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 贸易条件 。

6、H-O理论是指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论,又称 要素比例论(资源配置论)。

7、依据克鲁格曼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判断,在某省的制糖业、水电业、汽车业、有色金属业4大产业中,发展 汽车业 业,最有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的前景。

8、H—O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一是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要素的 比例 不同,从生产 要素比例 的差别来说明贸易的基础。

9、在H-O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递增的 的。

10、在X、Y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KX/LX < KY/LY,我们称X是 劳动密集型 产品,Y是 资本密集型 产品。

判断题:

1、印度是软件生产大国,拥有的资本绝对量大于新加坡,但人均资本占有量小于新加坡,印度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新加坡是资本丰富的国家。(F)

2、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比率(PK/LL= r/w)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F) 3、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所以H—O理论适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F)

4、我们可以用新贸易理论来解释电子产品的贸易。(T) 选择题:

1、保护贸易具有使生产要素价格逆转的趋势是指 D 。 A、H-O定理 B、H-O-S定理 C、R定理 D、S-S定理 第四、五章:

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属于一种 短期分析 。

2、特定要素模型从特定要素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 一国收入分配 的影响。 3、在短期情况下,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 相反的 方向变化。 4、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主要从 需求 的角度分析贸易的基础。

5、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论主要从生产技术的 变化 角度来解释贸易的基础,这是一种比较利益学说。

6、重叠需要理论是从消费者行为 即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的。

7、当假设消费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收入水平时,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就不再是相对价格差异,而是需求结构 的相似性 。

8、两个国家 的人均收入越接近,则这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

9、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 动态 演变。

10、产品周期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 成熟期 。

11、重叠需求理论认为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应着重从需求因素方面给予说明,收入变动 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判断题:

1、汽车行业的资本设备和纺织业的资本设备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特定资本,无论是在1年2年内,还是在20、30年内都无法自由流动。(F)

2、 η< 1—低质消费品,η> 1— 奢侈品,1 > η> 0—日用品(F) 选择题:

1、在决定需求的因素中,属于喜爱偏好范畴的有: A、B、C、E 。

A、美国人对圣经的需求 B、中国人放鞭炮C、中国人对茶叶的需求D、南方人对竹凉席的需求 E、旧社会北方老太太对小脚布鞋的需求。

第六章:

1、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主要从 生产规模 的差别说明贸易的基础。

2、产业内贸易理论由产品周期论、需求偏好相似论、规模经济论 三个原理作为支柱。 3、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 的特点。

4、克鲁格曼认为大多数工业品,如飞机、汽车的市场是 不完全 竞争。 5、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大蒜、汽车贸易属于 产业间贸易 。

6、依据克鲁格曼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判断,在某省的制糖业、水电业、汽车业、有色金属业4大产业业中,发展 汽车 业,最有产生内生比较优势的前景。

判断题:

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F) 2、电子计算机、轿车、飞机制造业属于规模收益递增行业。(T) 3、可口可乐、红牛、芒果汁等属于市场定向型产业。(T) 选择题

1、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是 C ,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是 C 。

A 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 B 产业内贸易,行业内贸易 C 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

2、下述属于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有: B、C 。

A、奔驰、本田牌轿车的进出口 B、李宁牌服装出口香港转口美国 C、中国的石油贸易

3、依据波特“新竞争经济学”原则,在某省现有的下列重要产业中,那一产业最适于产业集聚,有潜在的竞争优势, E 。

A、建材业 B、蔗糖业 C、水电业 D、有色金属 E、汽车业

第七章:

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

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

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 。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

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扩大本国出口。 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

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销 。

10、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三大类:关税 、非关税壁垒措施、 鼓励出口和出

口管理措施。

11、我国的关税体制是复式关税税制,主要利用配额、许可证 来控制进口。 12、关税可分为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

13、我国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将初步建成低税率 、宽税基、硬税制、严征管的关税制度。

判断题:

1、管理贸易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又叫有组织的贸易。( T ) 2、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提供开发基金属于进口保护贸易政策。(F) 3、凡以货物价格作为征税标准的关税叫从量税。( F ) 4、同时使用从价税和从量税税率计税的叫选择税。(F )

5、自愿出口限制是违背出口国本身的利益,是一种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T ) 6、鼓励出口措施有:出口信贷、政府采购、出口补贴等等。( F )

7、20世纪90年代,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还不是国际贸易的主体。( T )

8、实际关税税率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税率是我国关税税制的特点之一。 (T)

选择题:

1、 B 的含义是对每单位贸易商品征收一固定税额,中国主要实行 B 。 A 从价税,从量税 B 从量税,从价税 C 从量税,选择税 2、中国加入WTO表明今后中国的贸易政策是朝着 C 方向发展。

A 保护贸易政策 B 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 C 管理贸易政策

第八章:

1、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那个关税称为最佳关税。

2、最佳关税的条件可表示为关税的边际收益等于关税的边际成本。

3、幼稚产业论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观点,但这种保护只能是一种暂时性 的。

4、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 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应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 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5、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

6、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政府干预下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上争夺有限的垄断租金。

判断题:

1、保护就业论、保护公平竞争论、改善国际收支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F) 2、自愿出口限制、配额、反倾销等是进口保护政策(T)。

3、倾销、出口补贴、不保护知识产权、不出口劳改产品等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行为(F)。

第九章: 1、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

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 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4、贸易创造是指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所带来的贸易规模 的扩大;

5、贸易转移则是指成员国实现自由贸易后所产生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同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

6、现实中,加入关税同盟对一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可利用同盟内的统一市场,达到扩大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

7、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实际上是相互竞争 国家之间建立紧密型国际分工的新形式。

第十章:

1、战后,发达国家率先推行了贸易自由化,但当本国或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非关税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2、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上了贸易自由化之路。

3、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其中,第一次发展高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发生于80年代中后期,一直持续到现在。

判断:

1、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贸易协调组织。( F ) 2、倾销、出口补贴、不保护知识产权、出口劳改产品等被视为不公平竞争行为。( T ) 3、关贸总协定是多边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的执行机构。(F)

选择题:

1、最惠国待遇原则在WTO中,实际意味着 C 。 A 互惠待遇 B 特别优惠 C 非歧视性 2、WTO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之一是 C 。

A 保护知识产权和倾销 B反补贴和倾销 C 反补贴和约束政府采购 3、WTO争端解决(有上诉)需要时间 C 。 A 半年 B 一年 C 一年另三个月 第十一章:

1、从改善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看,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与商品流动的功能是相同的,它们最终都有利于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标准。

2、在定义较宽的三种基本要素中,土地不存在跨地域流动的可能性,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要素是 资本 。

3、资本流动的结果可以在提高资本边际产量的同时提高和改善世界的产出水平和福利水平,并在严格的理论假设下起到替代商品流动的作用。 选择题:

1、一个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有3种进入方式可供选择: C 。

A、出口、直接投资、自愿出口限制,B、出口、间接投资、许可证,C、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证。

2、偿债率 =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总收入,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安全线)不应超